田家炳:没有专车的大富豪

苏州日报 20040511 一卷58页

■吴晓红

凝望他的眼睛,你会看到阅尽沧桑的平和,面向所有的体贴、宽容和友善,这是一双已入人生境界因而焕发人性光辉的眼睛——

    田家炳是个名人,香港的人造革大王,著名的实业家,他是继陈嘉庚、邵逸夫和吴健雄之后姓名与太空中行星相联的又一华人——上世纪90年代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他又是在祖国大陆广泛捐赠的尚德崇教者。然而,他总是低调,互联网上除了他的演讲内容,竟然查不到一篇有关他的专访。 

    4月30日,因参加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图书综合楼落成典礼,这位不事张扬的名人来到了苏州。 

    田家炳先生今年已85岁高龄,凝望他的眼睛,这里同样有老年人的混浊,但你从中更会看到阅尽沧桑的平和,面向所有的体贴、宽容和友善,这是一双已进入了人生境界因而焕发出人性光辉的眼睛。在那里,你会觉得做人的一种高度,同时,你也会找着一种为人努力的方向。 

    20多年,捐赠项目数百个 

    田家炳生于1919年,广东梅州大埔县人。1935年初中未毕业,因父亲去世而弃学,1937年后,他先后在越南与印尼创办实业,从1958年起,其实业重心逐步转到香港,并且举家从印尼迁居香港。目前他一手创办的田氏塑胶厂及田氏化工有限公司是香港唯一的人造革制造厂。 

    1982年,本着“留财于子孙不如积德于后代”的信念,田先生用10多亿港元的资产收益在香港成立了“田家炳基金会”,扩大捐办公益事业,而且其资金来源始终是田先生个人及其家族公司,从不向外筹募。20多年来,本着“安老扶幼,兴学育才,推广文教,造福人群,回馈社会,贡献国家”的创会宗旨,田先生在香港、台湾和大陆广泛捐赠,在教育、医疗、文娱、交通、社会福利等领域捐建了数百个项目。 

    田家炳坚信教育可以富民兴邦,将教育领域始终作为自己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大力资助师范教育和各地的中学,目前仅大陆由他捐资的师范大学就有30多所,由他捐助的中学已达到了88所,遍及祖国的四面八方。 

    3年前,田家炳在朋友的热心推荐下来到苏州,确立了苏州田家炳实验中学图书综合楼250万元的捐赠项目。对此,田先生始终显出了他一贯的低调作派。他说:对于富裕的苏州来说,这笔钱真的算不了什么,他只是聊表心意,表示一下自己对苏州教育的支持。 

    自1984年起,田家炳将所有的公司业务移交子辈后,捐赠公益事业,就成了他的唯一事业。每年的春秋两季,田家炳总是风尘仆仆行走在祖国大陆,选定捐赠点,确立捐建项目。冬夏两季,他就在香港考察,同有关方面沟通,审定助资项目的图纸。他的每一天都很充实,手头永远有着要干的事。 

    在祖国大陆,田家炳的捐建项目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从那时起田先生就开始活跃在大陆。但这么多年来,他每到一地都是行色匆匆,行程安排非常紧,完事就走,从不游山玩水。3年前,为了那笔250万元的捐赠,田先生就曾来到苏州。那年6月,他从扬州、盐城、南通一路走来,只在苏州住了一夜,而所有在苏的时间就是考察实地、谈论助建项目。而这次,又是由南京、泰州、常州、无锡的捐赠点匆匆而来,还是只住一夜,参加完上午的庆典后,下午就由上海飞回了香港。 

    他知道苏州的园林很美,但他两度来苏,都没有抽出时间去感受那份古典的韵致。这多少有点遗憾。 

    上下班,他坐地铁 

    捐赠时的田家炳总是慷慨的,而生活中的田家炳却令人敬佩地俭朴。方便、经济是他坚持的生活标准。 

    他没有自己的专车,上下班都坐地铁,偶尔会搭乘公司的汽车。他的住房只有120多平方米,而且还是租住的。他的衣服很多已穿了十几年。在庆祝典礼上,记者总觉得田先生的西服似曾相识,想了想,是在互联网的照片上,照片上的田先生几乎都是同样的服饰。 

    每到一地,田先生从不轻易开一瓶矿泉水。采访中,虽然他的面前有茶,而且他患有慢性咽喉炎,嗓子又因接连演讲疲惫过度,但他没有动过一次杯子,因为他有个习惯,要么不喝,要喝就得喝完,没有一点浪费。就是一张餐巾纸,田先生也一定会坚持两面使用,如一次只用了一面,那他肯定会折好放进口袋,下次再用。 

    每次回大陆考察捐赠点,田家炳都不住高级宾馆,也不上高级饭店。这次来苏之前,为给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大楼剪彩,他赶到了无锡,而吃住就全部在江南大学的招待所。对他来苏出席庆典,田家炳中学十分重视,到无锡接他时,该校的副校长告诉他住本市一高档酒店,田先生一听坚决不同意,最后选择了他心目中的市政府招待所——市会议中心。 

    这些细节是琐碎的,然而星星点点光泽闪耀,它们几乎每天都息在田家炳的生活中;这样做,在田家炳完全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常态选择,它们和他的博施广赠一样,都是出于对理想人生的凝望和求索。 

    一颗中国心 

    田家炳最敬仰的人是他的父亲,是父亲教给了他做人的道理;田家炳最信奉的是《朱柏庐治家格言》,因为它集纳了中华民族的诸多智慧和美德,因为他的父亲曾将之奉为圭臬。听他的言谈,读他的演讲文稿,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他的血液中融和着优秀的民族精神。 

    田家炳说,父亲在48岁时生了他,虽然爱如宝珠,但要求十分严格,对许多人不留意的小错误,都非常顶真,一定要他改正,还常以“田家姓小丁薄”激励他立志做人,多做有益之事,多营造福社会之业,还经常以朱氏治家格言教育他。 

    在田家炳基金会的展室中,和田先生家的客厅里,都常年挂着书法家为他书写的《朱柏庐治家格言》,格言约500字,田先生常年诵读,至今尚能倒背如流。“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责人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在苏州田家炳中学演讲时,田家炳熟练地吟出了上述格言。 

    几十年来,田家炳始终实践着先父的遗训及古训的精华。他说:“我与人交往上常常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利益和感受,凡事不但要理得且要心安,有时很多事理得而心不安,我还是不做,我生平做事都是很忠实地将好坏的效果扩大来激励和告诫自己应不应该做。” 

    是认真做人、善良做人成就了田家炳事业的辉煌,也使他在事业成功后立志祖国的公益事业,甚至在经费困难时,为了不影响捐赠,毅然卖掉了全家度过了37个春夏的别墅,租住进了120多平方米的普通公寓。田家炳认为,他这样做“不但实践了先父的遗训,也是他人生最具意义的事”,在他看来,这还是一种“抛砖引玉”,为的是唤起全社会的爱心。当然,这同样也是他处处俭朴、事事追求方便经济的本源。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