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贞:摘取歌坛桂冠的白发人

苏州日报 20040928 二卷8页

■吴军

■本报记者 吴军

    用白发童心来形容彭淑贞老师,最为贴切。与她交谈,她那飞扬的神采与连珠的话语,使你难以相信她竟已是77岁的老人---- 

    由她创作的《沉醉山塘》、《姑苏三月雨》、《老公下厨房》、《总书记来到俺们村》这四首歌曲,近日荣获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赛组委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编辑部、中国民族声乐学演创研中心联合举办的“2004《东方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的演创专家奖与“百首银歌--银奖”,并全部收入《东方之春-中国民族歌曲选粹(五)》,成为2004年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指定的演唱歌曲。这是彭淑贞在夺得2003年“中国之春-中国民族歌曲大奖赛”数奖后再次获得的荣誉。 

    (一) 

    1950年3月,彭淑贞从苏州高级中学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大,离开苏州,前往南京。1952年,在刚领到华东军大毕业证书的当天下午,她就调到中央军事学院文工团。当年,她参加全军第一届文艺会演,还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在此期间,遵照上级“一专三会八能”的要求,她开始学习声乐,并师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黄友葵教授。1954年,她被评为优秀演员,不久即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地文工团演员去朝鲜下部队巡回演出。 

    1957年,彭淑贞转业天津群众艺术馆,专事音乐演唱。她先后拜著名歌唱家、时任中央实验歌舞学院院长的王昆为师,学习歌唱技法咽音;拜中央民族歌舞团独唱演员胡松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黄飞立学习音乐指挥。在担任天津市群众艺术馆音乐指导期间,她编写了《速成识谱法》一书,经常在天津与河北两省市的人民广播电台教唱歌曲,为普及群众性歌咏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1966年,彭淑贞随丈夫调回苏州,先后担任吴县横泾乡文化站站长、陆墓、东山等中学音乐教师。1982年,她从木渎中学退休。 

    (二) 

    退休后的彭淑贞不甘寂寞,积极参与地方各类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她除在老年大学教唱歌外,还辅导过60多支群众业余歌咏队,并在各项比赛中获奖,被授予全国农民歌手大赛辅导教师奖。1996年她组建了一支集歌舞、戏曲于一体的“吴县市夕阳红艺术团”;2001年,她再次受命组建“吴中区苏苑艺术团”并任团长。迄今,她已率团深入基层演出243场次,观众达十五万人次。 

    彭淑贞是在1996年开始从事歌曲创作的。她深知创作是艺术的生命力,创作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及时准确地反映党和人民的声音。所以,她的艺术团所演出的节目,80%都是在她的策划下自编自导自演的。而她所创作的近百首歌曲,也大都是在她的艺术团与各种地方性群众会演中首次排演的。为努力宣传故乡旖旎的风土人情与祖国前进的步伐,她为《捧上一杯碧螺春》、《苏州城门八面开》、《到了三山不想走》等歌词谱曲;为迎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她分别创作了《我们都是中国人》、《澳门歌谣》、《台湾永在我心间》;为宣传党和人民团结一致抗非典的精神,她创作了《风雨使我们更加坚强》、《最可爱的人》以及组歌联唱《含苞的月季》;为欢庆党的十六大,她创作了《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党》;为鼓舞老年人永葆青春、发挥余热,她创作了《老公下厨房》、《愿将余辉映天涯》…… 

    (三) 

    这些生动流畅、音韵优美、时代感强、激情燃烧的创作歌曲,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2004年5月,天津的《歌词月报》刊发了彭淑贞创作歌曲专版。由于这些创作歌曲均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艺术性与战斗性,充分体现了文艺轻骑兵的功能,所以她先后获得了苏州市文化系统、卫生系统、军民联合演唱、义演的各项奖项。 

    彭淑贞的名字与作品,同时也被国家乐坛权威部门所认可。2001年,她被破例吸收为中国音乐著作协会会员。但更令彭淑贞高兴的是,自去年以来,全国各地著名的词作家如创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一词的邬大为、创作《青春啊青春》的陈雪帆等纷纷向她寄来了新创作的歌词,与她合作。 

    彭淑贞如愿以偿地实现了“愿将余辉映天涯”的夙愿,并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2001年,她被苏州市文联与市人事局联合评为“德艺双馨”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一次;2003年,她被苏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评为“苏州市群众文化十佳辅导员”。 

    近悉,年近八旬的彭淑贞老师,正一边履行她吴中区苏苑艺术团团长职责,一边继续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创作歌曲,并拟将多年来创作发表的百余首歌曲精选结集出版。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