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叶老墓前

姑苏晚报 20041012 一卷82页

■颜锦帆

金秋十月假期,我来到甪直古镇保圣寺,参观了寺内的叶圣陶纪念馆。从这里知道,千年古镇与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着悠悠深情。

    1917年2月,叶圣陶先生应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校长吴宾若的邀请来甪直任教,直至1922年夏才离开甪直古镇。叶圣陶先生把甪直当作“第二故乡”,喻作“哺育自己成长的摇篮”,并与甪直的民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叶圣陶先生来到甪直的第二个春天,他带领学生在学校的荒地上翻开乱砖,挥动锄、镐开垦出近十亩土地,亲自种下蕃茄,蚕豆、丝瓜等蔬菜。这片洒下师生辛勤汗水的土地,就是有名的“生生农场”。“生生”意即先生(老师)与学生。农场收获时节也是师生们最忙碌最开心的时候,师生欢快的笑语,曾久久回荡在校园上空。

    叶圣陶先生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古镇甪直虽然文化底蕴深厚,但当时的教育浸透着浓厚的封建思想。针对这些,叶圣陶先生进行了大胆的教育改革。首先自编教材,使其内容充实,形式活泼,继而通过创办周刊《甪声》等,来向学生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主张,一反过去那种私塾学馆呆板陈旧的教育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叶圣陶先生独特的教育理念直至今天还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在叶圣陶先生独到的人生见解、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感召下,使许多学生因此而受到启蒙,走上了救国和革命的道路。

    叶圣陶先生在甪直期间,还创作过多部反映农民疾苦的作品,如脍炙人口的《多收了三五斗》、《稻草人》等,著名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我边走边看,边看边想,不知不觉已走出了纪念馆。馆外,金秋十月,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叶圣陶先生的墓地就坐落在当年“生生农场”旧址,墓台前西北侧一棵高大挺拔的千年古银杏树,伸出它密密匝匝的虬枝拥抱着亲密的故友。古银杏的绿叶像华盖,古银杏的虬枝像巨臂,默默地守护着一代英灵。我蓦然觉得千年古银杏苍劲高大挺拔的躯干,不就是叶圣陶先生伟大人格的化身吗?他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在人民的教育事业上努力学习,奋力拼搏,贡献出自己灿烂的青春。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