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教育 奠基者费伯埙

姑苏日报 20150402 A第13版

■顾伟

  文/顾伟
  费伯埙(1879-1925)名揽澄,字安定,号伯埙、觉迟,松陵镇人。毕生以“造福乡里、培养人才、兴办教育”为宗旨,为家乡吴江教育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费伯埙与好友王震之在松陵镇西门积谷仓内创办爱德女校,几年后在县城文昌阁故址改建第一初等小学(吴江市实验小学前身)。又在城南空地用三元宫材料建立第二初等小学(现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前身)。1912年与薛凤昌等创办江震高等学堂(吴江县立中学前身)。费伯埙长年辛勤办学、治学,变卖家产捐资兴学,又将数年来的兼职薪酬捐赠给学校。为此,曾获当时北京中央政府颁发的“捐资兴学嘉禾”银质奖章、奖杯和奖状。北京政府曾几次邀请先生去北京任教育职务,均被婉拒。
  费伯埙常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善莫大焉,乐无穷也。”任吴“江中学校长期间,费伯埙自己兼任国文课,其他各科均选聘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教师。英文教员金国宝是我国最早把革命导师列宁的著作译成中文之人。中国著名画家、与徐悲鸿齐名的颜文樑也成为吴江中学办学历史上第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主张洋为中用,大胆在中学数理化生等学科采用英文原版书籍授课,在当时实属稀见。自己所授国文课更是内容丰富讲课生动,在教育界和学生中威望极高。先生平时著书立说,常在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对中学国文教育之商榷》一文被当时北京政府教育部门评为一等奖。
  “一息今犹在,勤挥落日戈”,费伯埙一心扑在育才树德上,因劳累过度身体不支,只得改任吴江县劝学所所长。在任期间,仍勉力制定教育纲要、编辑教材及《吴江乡土志》。后来形容日渐憔悴,沉疴三载,不幸于1925年4月逝世。好友柳亚子、毛啸岑闻知噩耗,为之大恸,深情写下千古挽联:为一乡教育物望所归,奈何早逝;于全国痛“哭元勋(指孙中山)之际,又悼先生。”吴江各界群众举行追悼会哀其早逝,并在吴江中学校园内建“费伯埙先生纪念碑”。
  苏州教育博物馆祈盼社会各界热心参与教育文物征集工作,并请您为博物馆的设计布展建言献策。电话:65151023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