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甲午年的前八仙(下)

姑苏晚报 20041112 一卷119页

■马休

翁同和,江苏常熟人,时宦称常熟。咸丰六年“856)状元,先后任同治帝、光绪帝老师二十多年,所谓“两朝帝师”。同治十二年(1873)圆明园重建,翁面陈江南舆论,请“待时兴修”。光绪八年(1882)入军机处,十年(1884)中法战起,翁亦主战,事败后与恭亲王、李高阳同罢,但仍在毓庆宫(光绪帝未亲政前读书处)行走;二十年与高阳同时复进军机处。日韩事起,面对日军汹汹,翁力主战,《世载堂杂忆》八仙篇转记,有人曾劝翁遵古训,“临事而惧”,且我“器械训练,自不如人,何可放胆尝试?”翁说,“合肥冶军数十年,屡平大憝,今北洋海陆两军,如火如荼,岂不堪一战”?翁还用南通张謇的话驳“知己知彼”说,“与日本战,海军为主力,北洋海军,船只吨数,倍于日本,镇远、定远巨舰,为日本所无,中国力能控制海上。日本陆军,与吾相抗于朝鲜,一长条地耳,陆军器械亦相若,我已占地理优势,在用兵者如何耳。”翁师这里说对了部分。北洋海军的“镇远”和“定远”两艘战舰甚具威力,在当时来说,质量上乘。但制海权很难讲。李鸿章于甲午年四月初三奉旨校阅北洋海军、陆军,二十七日上奏报喜,操练如何,末尾也报了忧:西洋各国以舟师纵横海上,船式日新月异,即使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巨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合肥这里叹的苦经不是没有道理。从光绪十五年起,根据醇亲王奕擐的要求,粤督张之洞出一个主意,要各省督抚不动正款,每年报效一批银子,存在天津外商银行,以海军经费名目正式立案,利息解京作为颐和园修葺工程之经费来源。而据庆亲王海军大臣奕勖奏称,每年海军经费还要腾挪三十万两用于园工。翁先生当时管户部。他本来就对修园子这种事有想法,现在又是用正款,又是忙加派。而李鸿章也会动脑子,想了一个既拍慈禧的马屁,又能办铁路的办法。光绪十四年(1888)底,他在搞了西苑内紫光阁小铁路的基础上,又向慈禧进献了法造小火车机车一台,客车六辆。当然,其他宫内外的打点就更不用说了。由于财政亏巨,翁于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二十五日,打了个报告,要求暂停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等器械两年,并裁减勇额以充军饷,得到光绪帝同意。此时,我们的东邻却在抓紧,干着扩充军备的大事。第二年,日本天皇正式谕示内阁大臣、枢密顾问及贵众两院议长,每年由宫内拨三十万日元,用来购置兵舰;同时,所有文武官员均捐献薪俸十分之一,亦作购舰经费。这一年,日本在英国订造一大型巡洋舰,排水量四千二百余吨,主机马力一万五千六百八十匹,而我“致远”和“靖远”仅五千五百匹,“经远”、“来远”五千匹;其航速快达23海里,而我“致、靖”最高才18海里,“经、来”时速仅15海里。这条战舰名“吉野”,正是甲午黄海海战日军之先锋主力。

    甲午海战、陆战接连失利,八月二十八日慈禧与光绪帝召见常熟、高阳,准备议和。九月十六日翁、李面见慈禧,翁日记:知“天意已定,似不能回矣”,以至“归而愤憾,求死不得”。十月初四,慈禧面见诸王大臣,问“计将安出”?翁不同意赔款调停,但也想不出其他好法子。第二年(1895)正月十五日晨,光绪帝“诘诸臣以御贼策”,翁等“汗流沾衣”。十六日晨,光绪帝“问诸臣,时事如此,战和皆无可恃”,“言及宗社,声泪并发。”翁等“汗流战栗,罔知所措。”大吃败仗,割地、赔款,只有任人宰剐的份了。

    其时朝中主战的大臣还有御史张仲忻,礼部右侍郎、光绪帝珍妃兄志锐,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等。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