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发现御稻米 首先试种在苏州

姑苏晚报 20160717 B第2版

■沈建东

  ■沈建东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清代的康熙是一位关心民生、比较好学和留心农事的皇帝,对稻谷的选种和种植都十分内行,章乃炜、王霭人编《清宫述闻》(初续合编本)曾记载了他参与选育“御稻米”的故事,有一天,康熙在中南海丰泽园内的苑田间巡行时,偶然间发现了一株水稻,其茎高出众稻之上。时方六月下旬,其他稻株正处孕育阶段,而这株稻穗却已经成熟了,且“实已坚好”,康熙于是下令收藏好它的种子,待到明年再种植,果然比其他稻谷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一岁两种亦能成熟。”不但如此,在“康乾两朝,屡命于御园隙地植稻种蔬。至光绪朝,择西直门外三贝子花园旧址,辟为农事实验场,稻蔬而外,试植美国种棉花,并各种果木,由农工商部承办经营。”丰泽园后来成为了清皇家每年春天举行耕耤礼的地方。
  在北方地区三十多年成功试种的基础上,康熙决定向南方推广“早御稻”。他首先选定在苏州和南京地区试种,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自己信得过的地方官——苏州“织造监督”李煦。李煦第一年试种效果不佳,康熙大为扫兴。康熙在李煦的奏折上批示:四月“初十种迟了”。第二年,康熙特派水稻专家李英贵到苏州指导种植。李煦遵照康熙的指示,提前在谷雨日(三月二十八日)插了一季秧。由于提前插秧,因而一季早熟。二季也赶插得很及时,两季稻子的收成均较上一年明显提高。当时,江西、浙江、安徽的官吏和两淮商人纷纷向李煦要种籽。康熙得知江南农民对御稻“无不欢忭踊跃,传为异宝。凡有田产之家,俱闻风求种”的消息后,很是兴奋,特指示当地府衙:“此种须广布江南,以便民生才好。不可花费吃用!”这样实实在在关心民生的皇帝历史上并不多见,他深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对于一个统治者的份量,因为,这句出自宋文帝《劝农诏》里的名言,最恰当地表达了以粮为主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在利用万几之暇、研究事物道理的笔记《康熙几暇格物编》(下编)中,玄烨在写到这件事情时也说:“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场。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穗方颖,忽见一科,高出从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一岁两面三刀种,亦能成两熟。口外种至白露以后能成熟,惟此种可以白露前收割。故山庄稻田所收,每岁避暑用之,尚有赢余。曾颁给其种与江浙督抚、织造,令民间种之。闻两省颇有此米,惜未广也。南方气暖,其熟必早于此地。当夏秋之交,麦禾不接,得此早稻,利民非小。若更一岁两种,则亩有倍石之收。将来盖藏矣。昔宋仁宗闻占城有早熟稻,遣使由福建而往,以珍物易其禾种,给江淮、两浙,即今南方所谓黑谷米也。粒细而硬,又结实甚稀,故种者绝少。今御稻米不待远求,生于禁苑,与古之”雀衔天“,两者无异。朕每饭时,尝愿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也。”后来曹、李两家在雍正时代被抄家,御稻种的推广也进行不下去了,但大约在康熙推广御稻种一百五十多年后,清人李彦章在《江南催耕课稻编》中说:“近有早稻名曰‘百日种’,一岁两收。考诸志书,知为我朝康熙五十五年亲颁之稻种。如果早栽得法,固无虑收获过时。若能刈而复栽,更大可倍收获利。”可见,当时南方仍有人在种植御稻。到民国初年,高润生《尔雅谷名考》说到御稻种时,仍认为“近世最优良之稻种,无过于此。且观此可知选种之益,收效最大,故备录之。”可见民国年间御稻仍未彻底绝迹。
  康熙在丰泽园发现的御稻,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里多次提到——“御田胭脂米”,指的就是康熙培育的御稻米,如第四十二回写平儿给刘姥姥准备礼物时说:如今这“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第七十五回中又写“贾母因问,拿些稀‘米饭来吃吧’,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曹雪芹为何会写御稻米呢?这是康熙在南方推广的结果,康熙五十四年,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从其母舅李煦那领取御稻种一斗,开始在江宁(南京)推广,同时也在自家田里种植。因为曹、李两家奉旨在江宁、苏州推广御稻种植,曹雪芹少年时很可能是吃过这种米,并在后来写进了《红楼梦》。从曹雪芹的描绘中可知,御稻米软糯清香,所以平儿说“熬粥是难得的”。牙口退化的贾母也喜欢吃御稻米粥,这个御田胭脂米是否是宋朝苏州有出产的红莲稻呢?在南宋苏州田园诗人范成大《再到虎丘》里有“觉来饱吃红莲饭,正是塘东稻熟天。”的诗句,里面提到“红莲饭”,在范成大另一本《吴郡志·土产》里有专条“红莲稻”的记载,其云:自古有之,陆龟蒙《别墅怀归》诗云:‘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则是唐代已书此米,中间绝不种,二十年来,农家始复种,米粒肥而香。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一记道:”红莲稻从古有之,陆鲁望《别墅怀归》诗云:‘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至今以此为佳种。“由此可以说,至少唐时候江南已种红莲稻了,《重修常昭合志》称”血糯,亦名红莲糯,出邑东水乡“。但红莲糯亩产仅两三百斤,苏州地方农田珍贵,农民惜田,一度也很少种植。而御稻米则一年可两季熟,产量颇高,看来倒像是古代所谓的红莲稻。
  几百年间,稻种几经改良,与康熙时代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说御稻种的目的是让今天的人们明白,世人只知道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其文治武功,向为世人所瞩目,然为人所忽略的却是他在自然科学史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以这样评价,康熙帝不但注重科学而且关心民生,在农业科学史上也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亦不为过。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