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怀叫做“匠人精神”

姑苏日报 20150430 A第08版

■薛卿

平江路中有一条巷子叫大儒巷,巷子西头林立的店铺里,经营着一种传统老工艺“豆腐干”——这就是苏州著名特产“津津”豆腐干。苏州津津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主任张伯民,今年56岁,是苏式卤汁豆腐干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也是苏州为数极少的做豆腐的老师傅。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伯民的名字最早见诸报端,已是几年前。而今年4月28日,他又在北京接受隆重的表彰,这一次,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从业近四十年,伴随着“老津津”的蹒跚起步,到如今“津津”豆腐干的飞速奔跑,关于他的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而当记者采访到他本人时,他却只是说,津津”“豆腐干的转型在于人,在于“匠人精神”的传承。

  无“匠心”不立业

  “过去有老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说的是做豆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或许是因为父亲的原因,我倒没有这样的感觉。”张伯民说。
  回忆起十五六岁,一次暑假时,张伯民跟随父亲,第一次真正地看见了卤汁豆腐干的制作过程。
  他说,因为当时产量很少,所以能做到精工细作,质量始终如一。特别是烧煮工序,在将近完成时,锅中卤汁浓缩,要不停翻拌,使油片吃卤匀落而防止烧焦。在出锅冷却过程中也要不停搅拌,使所有卤汁全部吃到成品中去。
  如此精工细作的卤汁豆腐干传到张伯民父亲这一辈,他们延续了上一代人的操作方法并用简单的机器代替了一些步骤,但仍然以手工为主。他们用老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延续着这一手工艺产品,保持数十年如一日的鲜甜口感。
  从1980年顶替退休的父亲进厂至今,张伯民一直从事卤汁豆腐干的一线生产工作。进厂之后,怀着对“津津”这个老字号的一份崇敬之情,他开始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刻苦钻研卤汁豆腐干的生产技术。
  小小一块卤汁豆腐干,制作过程却很复杂,要经过大豆选料、清洗、浸泡、制浆、煮浆、凝固成型、压榨、切片、油炸、卤制、包装、杀菌、冷却、成品包装等15道环节。其中,油炸和卤制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成品的口味。
  张伯民说,油炸豆腐,完全靠的是经验。一个锅子里要放入三四十斤的豆腐,然后需要不停地搅拌,让豆腐炸至金黄色。油温高,下锅的豆腐里又有水,因此,手上、胳膊上常常会被溅出的热油烫出一连串的大水泡。
  一天下来,腰酸背疼不说,还有一身令人起腻的油味。夏季高温天,车间里的温度有四五十摄氏度,汗珠经常浸湿张伯民的衣服,腿上的汗滴甚至淌到鞋子里,而他却不以为然。
  张伯民说,匠人精神的核心在于专注和极致,专注的目的就是要将产品做到极致。“卤汁豆腐干是苏州传统老字号的特色产品,我要为它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岗位上也有大舞台

  工业的转型升级一直是我国从低端制造业过渡到高端制造业的策略。那么,专注于精益求精、不赚快钱的“津津”的“匠人精神”与转型升级是否矛盾?张伯民用他的行动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面对企业转型升级,现代流水线取代传统生产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挑战,熟悉传统作坊式生产模式的张伯民在心里提出了两个问题:如何用机械代替手工?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口感均一?
  于是,张伯民在继承上一辈老师傅传统技术的同时,又主动思考适应新模式的创新。他向设备生产厂家认真请教,熟练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使卤汁豆腐干在质量、口味等方面均有了大幅提升。
  为了做好传承工作,他还和生产技术部门一起,挖掘、收集、整理有关卤汁豆腐干制作的历史渊源、技术要点,把苏式卤汁豆腐干的传统制作特点,归纳成文字,使之理论化、标准化,为卤汁豆腐干的传承制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终于,在2005年年底,“津津”公司进行转型升级,在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建立了新厂区。新建厂房二万平方米,更新了生产设备,完全弃用原有的传统生产设备,取而代之的是全不锈钢的现代流水线。
  企业搬迁后,又上一个新的台阶,销售每年大幅度上升,生产品种和生产数量的同步扩大,给生产车间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对于熟悉传统生产模式的张伯民来说,面临着又一个巨大的考验,他必须放弃休息时间,琢磨新设备、新技术。
  在不增加工人的前提下,要满足市场销售的需求,张伯民带领班组,在提高生产效率上下功夫。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实行计件考核,充分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多劳多得。每年为企业节约数十万元的工资支出,同时又稳定了职工的劳动情绪。
  2007年,卤汁豆腐干制作技艺被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张伯民成为该项目的第三代传承人。
  “以往我们说,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其实,从小企业开始甚至从只有两个人的公司开始就得做文化。”张伯民说,匠人精神”需要坚守,同时也需要创新。“

  老师傅的新梦想

  老津津豆腐干工场,经历了公私合营,转制等一系列的变化:1956年公私合营成老津津素鸡制作工场;1957年老津津素鸡制作工场并入平江食品厂再并入苏州罐头食品厂;1982年7月并入国营苏州食品厂;再到如今的苏州津津食品有限公司。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比同时做好几件事更容易成功。”张伯民说,“卤汁豆腐干的工艺具有上百年的历史,这是我们苏州的遗产。”
  确实,从基层工人做起的张伯民,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近两年来,张伯民总是每天早上7点多第一个到达工厂,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工厂,天天如此。
  在工人们的心目中,他无疑也是最辛苦的人。只要哪个岗位缺人,他就主动顶岗,始终坚持在一线。2013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而今年,他又成为全国劳模。
  无“匠人”,不立业。沉下心来,专注品质,把产品当作品;伸手捧出,分享热情与乐趣,把豆腐干打磨成艺术品。
  张伯民觉得,今后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他都应该更加努力地付出,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带领车间工人从本职岗位做起,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而现在,张伯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更多的年轻人来接班,传承和发展苏式卤汁豆腐干的制作技艺,让这个苏州美食代代相传。
  “本来、本色、本味,对于传统食品业而言,这是始终要坚守的。而某些环节的机械自动化或者其他形式的转型升级也好,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是否传承了传统工艺。”张伯民说。
  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实业,将来能培养出豆腐干制作各道工序的接班人。“我将在生产过程中传授工艺制作的要点,组织班组进行岗位技能竞赛,通过竞赛选拔年轻人推荐给厂部作为技术骨干、传承接班候选人,保证苏式卤汁豆腐干代代相传。”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