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高:结缘苏州的“文物国宝”

苏州日报 20040601 一卷36页

■王莉

由国宝级文物保护大师胡继高主持的东山紫金庵修复工程正在进行之中。这位传奇老人不仅在文物保护领域中有着杰出贡献,而且还和苏州有着浓浓不解的情缘――― 

    独创壁画修复技术 让“洋专家”落魄 

    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艺术让世人惊叹!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撩开莫高窟壁画神秘面纱的大师便是胡继高,当年,他年仅32岁。 

    上个世纪60年代初,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还掩没在洞窟内,不为世人所知。国家有意开发,但当时国内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无奈之下,国家决定请捷克的壁画专家修复。“洋专家”抛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派来60个专家,修复10个洞窟内的壁画,修复时间为10年。期间,捷克专家享受外国专家在中国的最高待遇,住小洋楼,喝自来水,每月轮流坐飞机回国探亲。最让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是,捷克专家提出,修复中所用的配方等技术一律向中国人保密。 

    敦煌壁画最严重的“病症”是起甲。捷克专家对起甲的壁画做了修复试验,第二年,这些粘上去的甲片又脱落了,粘接处还留下了几道像黄浓鼻涕一样的痕迹和沙布按压的痕迹,十分难看! 

    当时,32岁的胡继高刚从波兰哥白尼大学美术系文物保护专业学成归国,分配到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还未到单位报到,就接到了到敦煌考察的任务。看到捷克专家的试验结果,小胡很不服气:中国人有能力来保护自己的“国宝”! 

    胡继高分析“洋专家”失败的原因,发现他们对中国壁画所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不了解,中国的壁画大多为干壁画,以泥土、砂子、棉花、稻草等原料做“地仗”,待“地仗”干后再作画;而东欧国家的壁画是湿壁画,用石灰为原料做“地仗”,“地仗”没干就开始作画了。捷克专家失败的原因就是用修复湿壁画的办法来修复干壁画。 

    胡继高还对各个朝代的壁画进行了分析,发现起甲的壁画主要是唐代的,而唐代壁画的“地仗”制作比其他朝代更精细,壁画的效果更美,但牢固度较差,容易起甲。找出了起甲的原因,胡继高运用国外学到的先进技术,并吸取“洋专家”失败的教训,配置了不同的配方对壁画做修复试验。当时国内没有老化机,胡老就将“试块”拿到敦煌窟顶上,让“试块”经受阳光、风沙、暴雨、露水等自然考验,从中找出最佳的材料配方。 

    胡继高修复的壁画试块亮相了,粘接处没有任何痕迹,画面上没有丝毫反光,效果大大超过了捷克专家。胡继高研究出的配方及施工工艺流程受到了各界的认可,国家把修复莫高窟的任务交给了胡继高。 

    1963年起,胡继高正式对壁画进行修复,当地派了一个中学生为他当助手。胡继高将配方、工艺流程等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学生。采用这一技术,敦煌莫高窟修复了2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受到了世界的关注。1987年,敦煌莫高窟入选世界遗产目录。胡继高也由此确立了在文物界的权威。 

    胡继高的壁画修复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被文化部评为科技成果一等奖。近半个世纪以来,胡继高独创的修复技术仍被公认是最切实可行的,榆林窟等壁画修复时都采用了这一技术。 

    缺脚趾观音 “苏州版”的维纳斯 

    唐宋年间的彩绘泥塑罗汉我国仅存“二堂半”,东山紫金庵的彩绘泥塑罗汉就是其中的一堂。1972年、1997年,胡老先后两次主持修复山东长清灵岩寺的一堂罗汉;1998年,胡老又主持修复了甪直保圣寺的半堂罗汉。东山紫金庵罗汉要修复,吴中区敬请胡老“出马”。 

    紫金庵以彩绘泥塑罗汉著称,殿内的慧眼、华盖、经盖“三宝”闻名于世。4尊观音金漆塑像,艺术手法高超堪称文物精品,正对大殿后门的望海观音金漆塑像,面容安详庄严,双手交于腹前,神态闲适自若,姿态袅娜,表现了女性的温柔和聪颖。观音轻薄宽大的衣衫,被风吹拂得如春波荡漾,与周围的悬塑塑像壁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观音头上祥云托起的华盖,是紫金庵的“三宝”之一,石绿的盖顶如丝绸,绛红色的盖面似苏绣绸缎,疏密适当的刻纹使盖面仿佛在微风中飘动,只有从下面仰视,方能看到是用一二厘米厚的泥精塑而成。 

    然而,由于望海观音像位于罗汉殿的北面,受潮气的侵蚀最严重,全身的金粉层像鱼鳞一样翘了起来,部分甲片已经脱落,衣衫左右下方均有残损,华盖彩绘层空鼓,部分脱落,观音两只脚的脚趾已没有了踪影。 

    观音身上起甲的金漆脆、硬,一碰就会脱落。胡老在分析了观音像所用金漆的原料后,采用物理方法先让龟裂起甲的金漆甲片软化,再重新粘贴到原来的位置,达到了融为一体的效果。 

    然而让胡老为难的是,望海观音两只脚的脚趾却不知了去向。一般来说,为保持文物的原状,专家对文物残损部分的修补都是以实物为依据的,有的虽然没有实物,但可以用与残缺部分相对称的实物来仿照。而望海观音的脚趾既找不到实物,又没有任何实物可以仿照。 

    观音残损的脚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胡老说,以他的技术完成可以为观音补上脚趾,但为了尊重历史,不能没有根据地修复,只能忍痛让望海观音的脚趾残缺,成为“苏州版”的维纳斯。对此,胡老十分遗憾。 

    三大发现 “文物国宝”的苏州情缘 

    在文物界有“文物国宝”之誉的胡老是扬州宝应人,然而胡老却与苏州有着特殊的缘分,可以这么说,胡老是从苏州走向世界的,胡老也是在苏州找到了一生的幸福。 

    解放前,胡继高曾慕名从扬州来到苏州美专学习。1952年,他参加了文化部、北京大学等联合举办的第一届考古人员训练班,1953年,被分配到江苏省博物馆(筹备处)工作,当时的办公地点就在苏州的忠王府内。胡继高对苏州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经常漫步于古城的大街小巷,寻找历史文化遗存。他在刊物上看到全国著名学者罗尔刚发表的文章,称苏州忠王府内有许多太平天国时期的彩画。他就去寻找这些彩画,当时,忠王府的几间建筑被临时当作教室,上面有吊顶,小胡爬上吊顶,惊讶地发现屋顶上全部是彩画,因为被木板所挡,罗尔刚并没有发现这些彩画。胡继高将这些发现写信给罗尔刚,罗尔刚赴苏州调查,对彩画的数量重新进行核实,并在公开场合纠正了原来的数字。

    上世纪50年代,著名建筑专家刘敦桢在对苏州双塔调查时发现,双塔的梁枋上留有许多“宋人墨迹”的题记。而胡继高在调查时发现,此类题记比刘敦桢所写的已经少了三分之二,许多已经脱落、损坏。胡继高十分心疼,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寻到了保护的办法,对剩余的“宋人墨迹”全部进行了加固、保护。

    在胡老的记忆里,最让他难忘的是,在苏州他找到了一生的幸福。胡老的夫人赵溥芹1952年就读于江苏师范学院(后为东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正是苏州的这方灵山秀水,成就了他的爱情,1954年,他们在忠王府举行了婚礼,第二年,胡继高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波兰哥白尼大学,从苏州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征程,1963年,他们的儿子也出生在苏州。胡老夫妇清晰地记得,当年他们家就住在临顿路菉葭巷,直到1964年离开苏州。

    半个多世纪来,他们相扶相携。胡老对夫人十分尊重,夫人既是他生活上的伴侣,也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尽管胡夫人学的是教育学,但她说起丈夫几十年来事业上的点点滴滴如数家珍,甚至许多胡老已淡忘的故事她仍记忆犹新。胡老戏称夫人是业余的文物专家。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