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君:自在笔墨随心手

城市商报 20150426 B05版

■记者

 南音 

  邵文君

  中国著名画家,1942年生,60年入苏州工艺美专,为吴羊故木先生入室大弟子,后师亚明,现任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吴中区美协名誉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山水作品被日本,北京、苏州藏家争相收藏,是吴门画派传统山水传承人及代表性画家。
  又是这样“自在”的一天,邵文君先生在画室里笔不离手,边写边画边思考。佛教说“自在”,不是说悠闲,而是指自己在,这是最自然的状态。在邵文君心中,这个“自在”的指向更是一种得心应手。“得心应手”不只是熟练的意思,是独有心得,再造自然。在他心中,笔墨的至高状态就是这个见心达性的“自在”了。
  邵文君,号雨山,江南画痴,他传统笔墨功夫深厚,以画传统山水、江南水乡而闻名画坛。20世纪60年代,他得吴门画派领袖吴羊故木先生的悉心栽培。90年代,他又正式拜国画大师亚明先生为师,获益匪浅。邵文君实现了对于中国传统笔墨从理论到实践的大贯通。然而,每每创作,他又不拘成法大胆创新。将西方大块面、大色彩的绘画手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从而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张力和形式美感。当年,邵文君的江南水乡作品系列颠覆并重构了江南水乡的艺术符号,在国内外艺术圈获得了极大肯定。
  在中西文化冲击碰撞、纠缠共存这样一个当代语境中,邵文君一直以来被认为能自如在南北画法和传统艺术中自由穿梭的高手。然而,他心中也一直在思考着一个艺术课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南北交融,中西互通的绘画之路,彰显个性,强求神气,对人生、社会的作用而言,正是“以水济水”、“以火济火”,失掉了艺术所以成立的意义。相反造成了中国传统绘画“基因”和风格的隐形消亡。这让对中国山水画技法深有研究的邵文君总是忧虑在心。
  十多年前,邵文君北漂京都,让邵文君对中国山水南、北宗神采的异同重新又有了新的认识。在一次拍卖会上,北方的买家以高价拍下邵文君的几幅水乡图,他们的那种对南方水乡画境的迷恋和热爱让邵文君心里一动。南方的山水中蕴藏着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艺术精神,那作为吴门画家,怎么用最传统的中国理念和南宗笔法来诠释这灵山秀水?
  他细研之下的决定的是一条“回归”之路,他要以立足传统的纯正笔法和绘画感情,来见性达情。他体悟到,中国画的发展存在着一条重要的底线,这条底线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美学。而在这些维度上看,南北有差异,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这里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人文。故而从技法风格言之,南宗圆柔疏散,北宗方刚谨严;南宗多线型结构,北宗多块面结构;南宗气局平和混穆,北宗体势奇峭突兀;南宗倾向于自如而随意,北宗倾向于刻画而着意。邵文君再次回归王蒙、董源、巨然、倪云林的江南山水,以南宗为魂,混合运用解索皴、折带皴、披麻皴等皴法,加之自己对自然的体悟,一层层铺展开来,体现文静雅致的江南山水后那人文精神和独特美感。
  十年来,邵文君默默地在用最传统的南宗笔法,来重新诠释江南,写出新时代的吴门画境。在他对南宗理念和风格的坚守下,他渐渐形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俏艳、文气、古朴的笔墨意趣。在邵文君新创作的一批山水作品中,可以让人看到和以往作品的微妙变化。他笔法上变化南宗皴意,笔墨运行从容豁散,青绿点染,得山重水复、林木郁茂之致,整幅画构思精密,沉静自如。结体虽然复杂,但气韵周流、疏朗清幽,也许这正是他在题跋中所谓“寓飘渺于沉着之中”的旨趣。一部分画作的主题为高士归隐山林田园的意境,此中更寄托了邵文君南宗画法背后的一个核心价值观:追求和谐圆融,体察自然,感悟精神的力量和乐趣。
  在他的新作中,人们可以体悟到重藏不重显、重涵不重露的南宗之美。这是邵文君努力将南宗笔法融为一炉,并希望以一颗画者的自在心,给欣赏者带来更多的美学关照。美在皮表,一览无余,情致浅而意味淡。美在其中,蕴藉多致,耐人寻味,画尽意在。天地本潇洒,何必刻意为。在中国笔墨文化里。一刻便有做痕,一做便落下乘。邵文君的文化自觉和艺术观念,正在使“自在”这个关键词,成为了他复归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自然选择。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