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亮:古乐流淌世遗会场

苏州日报 20040910 一卷102页

■徐蕴海

在欧式茶歇厅一角,放着一张中国古琴,一个盛装女子坐在琴前,低首轻抚,流水般的乐曲顷刻间洒满厅内——

    吧台、咖啡、小桌、高凳、沙发,在这欧式的茶歇厅的一角,醒目地放着一张中国古琴,一个盛装的女子坐在琴前,低首轻抚,流水般的乐曲便从她指尖淙淙地流淌出来,顷刻间洒满了厅内。 

    这是初次见到姚亮时的情景。来参加28届世遗会的代表多多少少都会注意到姚亮和她的古琴,古琴的魅力借助她精湛的琴艺散发出来,让人们领略到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深层意境:宁静致远,天人合一。 

    姚亮自小生长在苏州,但已离家十余年,目前定居于深圳,此次因苏州市政府之邀而专程从深圳赶回家乡,只为了向世遗会的各国代表展示中国古琴这一中国最古老、深邃而空灵的艺术形式。 

    “文化沙漠”的心灵净土 

    40岁的姚亮已不算年轻,但一双的眸子却异常清亮。姚亮笑着说,这可能与她学的是古琴有关。 

    姚亮自小便酷爱民族音乐,十五六岁就弹得一手好琵琶。后来改学古琴,先后师承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和古琴世家吴兆基先生。从此古琴就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20余年来与琴无一日分离。 

    多年的潜心研习,使她终有所成,1992年在杭州古琴邀请赛上,姚亮获得优秀演奏奖。又是十余年下来,无论在演奏的风格和技巧上,她对乐曲的诠释都已显出独到之处。2003年11月,古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际,姚亮在家乡苏州成功地举办了“忆乡行”古琴独奏音乐会。古琴大师龚一先生对这位弟子的喜爱在以下这番评价中可见一斑:“她说自己‘并不聪明’,‘聪明’没有明确的标尺,但她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努力、刻苦。一堂课后,一段时间以后,都会发现她又有了明显的进步。”姚亮自己的解释是:“我喜欢上古琴后,就会一直喜欢下去,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 

    姚亮说这话是有原因的,当初因古琴的传播面极其有限,家人曾对她一门心思只学古琴产生了担忧:“将来要没有饭吃的!”劝她改学其它,姚亮却执意不从。 

    若干年后,凭着这份执着与过人的毅力,这位柔弱的姑苏女子居然在有着“文化沙漠”之称的深圳,推广起既很讲究文化又还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古琴,开辟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到深圳的艰辛,姚亮记忆犹新:“开始时是很难,但我不管,只要有空,我还是练我的琴。练得很苦,一天要练6个小时。”年复一年,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姚亮的坚持有了回报,她的古琴工作室如今门庭若市,拥有大批海内外学生和听众,其中不乏腰缠万贯的富商。“人在不为温饱所愁后,总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在纷繁的尘世间寻一片心灵的净土”,姚亮说,古琴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慰藉是无可替代的。 

    高山流水直抵人心 

    即使是姚亮,她也很难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古琴特立独行的艺术魅力。 

    在“琴、棋、书、画”中国特有的四艺中,古琴排位最前,而在中国传统乐坛上,古琴又被视为“八音之首”。作为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因相传王母娘娘在天宫瑶池宴请诸神时演奏此物而得“瑶琴”之美名;“高山流水”的典故更是千载流传,至今为人津津乐道。1977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外太空人造卫星,上面载有一张展现人类文明的金唱片。这张唱片刻录了经过音乐专家严格筛选的27首世界名曲,其中,代表中国的就是琴曲《流水》,以寻求神秘的太空生命知音。可以说,古琴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乐器,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也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 

    但是正如姚亮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古琴已融入我的生命。”当她用心灵去弹奏的时候,其影响力远胜于任何言语。 

    洵阳江上的琵琶女,曾让白乐天湿了青衫;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也曾让小征泽尔虔诚下跪。如今,姚亮琴声中展现出的空灵苍远的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样深深打动了听者的心。 

    一位参加此次世遗会的南非代表,摄影师尼可?帕尔玛女士,在一次茶歇时间听到姚亮的演奏后,翌日一早就等在厅内,希望能聆听到更多完整的琴曲,《梅花三弄》、《潇湘水云》……姚亮沉浸于琴声中,而那位摄影师则是跪在地上一边聆听,一边拍摄姚亮和她的古琴,直至曲终。她通过翻译对姚亮说:“虽然我们之间语言不通,但我觉得跟你已有一种心灵的相通。我在游览苏州的拙政园、虎丘时,耳畔就回响着你们的古乐,很感动。” 

    走出深闺寻觅知音 

    来苏州为世遗会代表演奏,纯出义务,为此,姚亮还不得不暂时放下了深圳的工作。会议期间,每天9点30分到18点,只要茶歇厅内有人,姚亮就会认真地弹奏。 

    “来此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姚亮还没来得及回答记者的问题,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好奇地走过来问:“这是古筝么?”姚亮告诉了她,随即说:“就因为这样,我要来苏州,让更多的人知道琴为何物,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姚亮说,古琴很雅,可一个“雅”字,曲高和寡。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正因如此,自古以来,古琴就不是一种普及性的乐器,而是更多地成为一种文人雅好,一直以来以一种孤芳自赏的姿态出现,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加上懂古琴的人本来就很少,远离大众之后,古琴目前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授赵家珍曾认为,古琴工作者应该对古琴的普及度不高的现实负责:“古琴归根结底是一件乐器,而不是古董,今后如果仍然把古琴限制在以琴会友的范围内,古琴早晚会死掉的。”姚亮的老师,龚一先生就非常重视古琴的普及,他曾说:“现在不仅古琴家在寻觅知音,知音也在寻觅古琴音乐。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至少不是生命力很强的艺术。” 

    就在古琴成功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姚亮录制了她的第一张专辑。这也是古琴申遗成功后的首张古琴专辑。一个从没有录过CD专辑的人,10首乐曲居然一天之内一气录成。此次来苏,向来最多只对二三知己弹奏的古琴走出了深闺,开始面对更多的听众。姚亮还特意带来100多张个人专辑,赠送给对古琴有兴趣的国内外人士,挪威、法国等代表要拍资料片,姚亮也很配合地让他们拍。 

    “只要是对古琴有益的,我愿意尽我所能。”姚亮说。背景资料 

    古琴又名“七弦琴”,史籍中多称“琴”。这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音乐深层底蕴的一种弹拨乐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起源最早、技艺最成熟、音乐理论最完善、内涵最丰富、绵延至今仍在演奏的惟一的音乐艺术,已于2003年11月7日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琴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琴学典籍浩如烟海,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琴曲,这在古典音乐中是绝无仅有的。但现在音乐会上的演奏曲目,至多只有五六十首。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