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吴湖帆

姑苏晚报 20040714 一卷64页

■柯继承、柔刚

今年暮春时节,由上海市文联所属书协美协、上海中国画院、上海画报社、苏州市文联、苏州广电总台等在苏州联合举办了纪念艺术大师吴湖帆诞辰110周年活动。苏州市政协领导、苏沪两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书画界代表、媒体工作者及吴湖帆亲属等共约20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4月21日上午,赴穹窿小王山名人公墓,在吴湖帆墓前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吊唁仪式。下午,在苏州市会议中心丰乐宫座谈缅怀艺术大师,追忆其崇高的人格力量、深厚的艺术学养以及为发展中国书画和艺术鉴赏等事业所作的卓越贡献。与会人士还共同品赏吴湖帆的三幅真迹:《云表奇峰》、《海野云岗》、《风娇雨秀》;两地书画家即兴举办了笔会,成为弘扬传统艺术、发展先进文化的又一佳话。

    从学画到教画

    难忘的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那年,昊湖帆出生于苏州一个官宦世家,故居便在今凤凰街沈衙弄。他初名翼燕,后更名吴万,湖帆是作画时的署名。其嫡祖吴大根,乃清朝大吏吴大澂之兄,因大澂无后,故将吴湖帆过继为嗣孙。身处名门之家,吴湖帆自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吴大澂既为晚清重臣又是金石书画名家,湖帆之父吴本善也擅草书。早岁习画,便受到吴大澂幕客、清末名画家陆廉夫指点,先从“四王”作品入手,后又学“明四家”,进而研习“元四大家”和宋朝佳作,画艺精进。所学书法,近取王梦楼、董其昌,远溯宋朝米芾,唐朝薛曜、怀素等大家,收获颇丰,书画俱佳。

    吴大澂于1902年病故时,湖帆已读完小学,进上海中国公学就读。翌年东渡日本,不久归国后进苏州萆桥学舍,该校曾由其父主持,因培养出不少人才而非常有名。单以湖帆同辈学友计,便有叶圣陶、顾颉刚、王伯祥、颜文梁、江小鹣、范烟桥、蒋吟秋、郑逸梅等数十位天下知名者,吴湖帆与之切磋砥砺,互勉共进。吴湖帆和他的这些同辈学友后来均成为文史、艺术大家。

    自21岁起吴湖帆便悬格鬻画,且“名动乡里”。1924年从苏州凤凰街移居上海嵩山路后,结识诸多海上名流,人际交往、艺术事业愈益拓展。1929年吴湖帆出任教育部全国美展常委。1933年又在苏州凤凰街与陈子清、潘博山等组织“正社书画会”。此时,吴湖帆的画风已兼容南北,他发表于《美术生活》杂志封面的《云表奇峰》,引起画坛的震动。接着,《晓云碧嶂》、《海野云岗》等名作相继问世。

    吴湖帆还是位艺术教育家。他因材施教,反对学生机械地摹仿他的作品,认为学画者“要把精力花于三分书,三分诗,三分画上。如专门一心作画,没有其他修养,未免总有缺陷之感”。因而,他的弟子王季迁、徐邦达、陆抑非、宋文治、俞子才、张守成等,均各有特长,分别在鉴赏理论、山水画、花卉画、人物仕女画诸方面业绩显赫,卓然成家。

    与张大千齐名

    在上海结识相交的名流之中,对吴湖帆一生影响和帮助最大的,除了才学广博的叶恭绰外,便是驰名海内外的大画家张大千了。当年吴、张两人,齐名齐进,相知相慕,在艺坛传为佳话。

    上世纪30年代初,张大千从北京南下,抵上海后即去拜访吴湖帆。两人先在沪上“梅景书屋”,后至苏州网师园盘桓长谈。彼此相见恨晚,每至谈兴浓郁时,便欣然“解衣盘礴”,各展绝招,挥毫泼墨,切磋画艺。自沪至苏的这段日子里,两位画家相互交换了十余幅精品,还互赠各自珍藏之物。从此,两人结下兄弟情谊,齐驱并驾于画坛。

    对吴、张两人之画作,有识之士认为:吴画含蓄渊深,以凝炼见长,如拳家之太极;张画纵横劲健,以才气见著,如拳家之少林;相映成辉,彰显丹青精华。

    沧桑变迁后,张大千虽寓居海外,关山阻隔,鱼雁难传;然而每逢吴湖帆寿诞之时,张大千总是托人辗转送来问候和祝寿佳作。而吴湖帆也不忘将自己的力作让海外友人返回时转交给张大千。两人通过自己的得意之作进行“画谈”。

    张大千一向钦佩吴湖帆的人品和画品,曾发自肺腑地赞叹道:“识湖帆先生,其人渊博宏肆,作画熔铸宋、元而自成一家,甚服我心。”又说,“画家画当以吴湖帆为第一。”即使在数十年后,张大千已成为驰名全球的画坛巨擘,而吴湖帆却因多种原因而声誉杳然时,谁也想不到在1981年一次国际性的中国画研讨会上,世界级大师张大千仍将吴湖帆推崇为现代山水画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平心而论,这恐怕不仅因为两人的深厚友谊,更缘自吴湖帆确有高超的画艺和品位。

    慧眼鉴真识宝

    收藏丰富、见多识广是提高艺术鉴赏力的基础。吴湖帆祖上雅好文艺,于鉴赏、书画、诗文皆有深研。生母沈静研出身川沙名门,也好收藏。1915年吴湖帆与潘树春结婚,而潘氏曾祖父是状元宰相潘世恩,伯父乃光绪年间军机大臣潘祖荫;故两大望族联姻后,家中收藏更加丰富。据记载,吴湖帆夫妇共同校定家藏金石书画多达1400多种,并一一为之序录,藏于“梅景书屋”。

    鉴于吴湖帆罕见的鉴赏能力——被誉为书画鉴定的“一只眼”,意即“触目立判真伪”。1934年他以上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及董事的身份接受故宫之邀,前往北京鉴定文物并担任故宫评审委员。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休揽瓷器活。吴湖帆在鉴别鱼龙混杂的古代字画过程中,曾有过失误甚至沉重的教训;对此,反更激励他发奋苦研,穷本溯源,终于在鉴别、分析、考证等方面探索、总结出一套立判真伪的宝贵经验。1935年故宫藏品赴伦敦参加国际艺展,在上海预展时,吴湖帆以审查委员身份负责整理,谁也想不到这些大内珍藏品竟被他发现有一半以上是赝品,且能指出某画系某人之伪作,某画经某人所补,当场所下之断语,有根有据,令人为之折服。

    吴湖帆从不放过寻宝、探宝、识宝的机会,总是以一股韧劲向艺术珍品“求教”。吴家与苏州怡园主人顾鹤逸乃世交,吴湖帆得知顾家藏有稀世珍宝——北宋巨然和尚的真迹《海野图》,却从不轻易示人,故更想一睹为快。一天,他携礼物登门求睹传世名画。主人见是老友吴大澂之孙,不便回绝,就推托此画请外地名家去鉴定了。吴湖帆并不罢休,终于从熟知顾家内情的人处打听到,每年黄梅天后,顾家必取出名画透风照光,以防霉变。于是,吴湖帆牢记此事,待到出梅后三天,那日阳光灿烂,他径奔顾家。果然,顾家正将名画照光除湿,感于吴湖帆心仪此画的热情,便主动展示《海野图》,让他凝神饱看。吴湖帆竟然在这幅名卷前观赏玩味了半日,才尽兴离去。

    好运总是不负有心人。珍爱收藏的吴湖帆,有一次收到一幅甚为破烂的画,却又感觉有异,忙仔细查阅观照,岂料此画竟然是黄公望的杰作《富春山居图》的首段,便急忙抢救,使此画成为其“梅景书屋”镇馆之宝。而今被浙江博物馆珍藏。

    为故乡献珍宝

    1939年至1941年,吴湖帆接连遭遇丧妻亡母之痛;至1942年续娶夫人使女顾抱贞后,才逐渐从悲痛中解脱。1943年吴湖帆虚龄50岁,便在上海与艺术界名流梅兰芳、周信芳、汪亚尘、范烟桥等20位同人以“甲午同庚会”名义相聚,整合20人岁数共饮“千岁酒”,勿忘甲午国耻,期望民富国强;此一盛举,轰动社会。

    解放后,振奋精神的吴湖帆参加了中国农工民主党,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文物保管会委员、文物鉴定收购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苏州市文物保管会顾问等职,由于受到人民政府的关怀和鼓励,焕发了艺术青春,创作热情高涨。吴湖帆虽身处上海,却热心地顾问着故乡苏州的文物保管工作。终于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他把30余年来潜心收藏的清朝状元书扇70家71件捐献给历代屡出状元的苏州,为生养他的家乡赤诚地捧出一颗拳拳的心和一腔殷殷的情。

    1965年9月,吴湖帆不幸中风,住进了华东医院。他的外甥朱梅村之子大霖特意从苏州赶去,陪他三个月之久,调理将息。

    岂料,一代艺术宗师难逃“文革”厄运,尽管吴湖帆病体极度虚弱,仅靠插入导管维持生命;但造反派仍不放过他,就在病房里开起了“批斗会”。后来,迫害加码,竟然将他赶出了医院。吴湖帆回到家徒四壁的住处,见毕生收集的金石书画和珍贵文物皆被抄掠一空,如同剜去心头肉一般,痛不欲生。1968年8月11日,斩灭文化的那些人又在他家开“批斗会”,他的妻子同时陪斗,吴湖帆以死抗争,在那天抱恨离开人世,令人心碎的是,竟连骨灰也未留下。

    云开日出终有期。1978年10月,上海市文化局等有关部门为吴湖帆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举行了追悼大会。1991年6月,“梅景书屋”的弟子们在吴湖帆故乡苏州小王山筑建起他的衣冠冢,以永久纪念这位驰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