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的朱氏三兄弟

苏州日报 20151225 B第02版

■宋祖荫


  被誉为“江南酱园大王”的朱氏家族,是太仓浏河的望族。当年朱氏家族涌现了一批著名人物。朱增元、朱屺瞻、朱增祥,均出自这个家族,在他们精彩而坎坷的一生中,抗战那段经历是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朱增元:拒当伪县长

  朱增元,字恺俦,是朱氏家族大房朱大照的儿子。1921年他与旅沪同乡共同集议开辟了沪太公路,并出任沪太长途汽车公司总经理,后又被聘为锡沪公司经理。在他的筹划下,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抗战爆发后,他积极主动调派锡沪、沪太两公司车辆投入军运工作,为支援抗日前线作出贡献。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这条沪太路起了很大作用,朱增元是沪太汽车的总调度,这些客车当时就是用来运士兵运伤兵。
  善良厚道的朱增元,是开明绅士,他一生为百姓着想,筑海塘,开医院,做慈善,并在沪太路上积极参与民众抗战。朱增元之子朱人庆回忆道:“后来沪太公司的吴伯伯(吴仲裔,吴健雄之父)也过去了,还有一些人也过去了,就是沪太公司动员了很多人过去,去大后方,也算是参加抗战了,因为大后方就是一条公路,从重庆到贵阳的。”
  朱增元因为是浏河朱氏望族的族长,又是当时的“国大”代表,有很高的威望,成了国民党亲日派拉拢的对象。但他多次逃避,决不接受伪县长的任命。朱人庆说道:“当年父亲躲了以后又被发现了,父亲也就没地方躲了,他只能逃到香港去。”到了香港,朱增元取道越南海防,就到重庆去了。他是渝蜀公路段段长,运送抗战军火,由他负责管理。
  1945年抗战胜利后,朱增元作为接收大员到了上海。当时国民党接收大员都是发大财的,但朱增元到他死的时候,都是两袖清风。当时有好多汉奸就说,给你淮海路(那时叫霞飞路)一栋洋房,你手下留情,把我的敌产保护一下。结果都给他骂了出去。

  朱屺瞻:“梅花草堂”傲霜雪

  朱氏家族中,有从事实业经营的,有研究科学工程的,还有从事教育艺术的,百岁丹青大师朱屺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朱增元的叔伯兄弟,本名朱增均,屺瞻是他的号。父辈们希冀他能够继承祖业经商守业,但朱屺瞻最终弃商从艺,走的是一条艺术成才的道路。
  起初朱屺瞻画室名叫“乐天画室”,当时肆虐的硝烟,让这位单纯的艺术家再也无法平静地创作,浏河乐天画室被战火吞噬。朱屺瞻同乡、画室弟子邢少兰介绍说:当年屺老自强自立,要重建家园,不忘国耻,重建画室取名“梅花草堂”,弄来了很多梅花。草堂边被炸弹炸了一个很大的坑,他把这个坑索性再弄大了些,变成荷花池,题名“铁卵池”,为的是不忘日本暴行,不忘国耻。
  梅花草堂一度成为徐悲鸿、潘天寿等丹青大师赋诗作画的雅集之所。然而这样的光景仅持续了二三年。1937年,淞沪会战全面打响,百姓背井离乡,妻离子散。朱屺瞻冒着酷暑严寒,因为长期的这个肺病,他身体非常不好,但是奔走于各个战场去写生,主要就是激起民众的一种爱国热情。
  信仰坚定,意志坚韧,这是著名画家朱屺瞻的本色人生。1991年,百岁丹青巨匠朱屺瞻被吸收入党,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一位新党员。同年,在他的家乡太仓浏河,由政府出资重建梅花草堂,并恢复铁卵池。朱屺瞻又重新题写“铁卵池”三个大字。上世纪90年代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104岁的朱屺瞻为《中国抗日战争图志》题写书名,还写下“历史不可忘却”,可见他的爱国之切报国之烈。

  朱增祥:运输物资援前线

  朱增祥,是朱增元、朱增均的同族兄弟。1920年,多亏朱氏家族大伯鼎力资助,朱增祥才得以赴法求学。
  朱增祥之女朱若兰回忆道:“到了法国以后,与周恩来、邓小平都是同学,他们早年在里昂汽车厂里勤工俭学。后来,曾经还到比利时去留学,最后落脚于莫斯科,在东方大学任教。”
  学习汽车制造的朱增祥,回国以后在大哥朱增元的沪太长途汽车公司当了一名总工程师。抗战时期,出任西南运输处下属海防办主任,也在重庆大后方参与抗战。朱若兰说道:“我爸就是西南运输处处长,因为他会法文,就一直驻扎在海防,所以跟我母亲认识也是在海防认识的,所有的抗战物资,都是从海防上陆的,由滇缅公路运到昆明,然后再往内陆运输。在这段运输过程中,他坚持把这些物资,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方法去运输,很多人行贿他从来不要。所以我妈妈有一句话,称我父亲拿着金饭碗在要饭。就是靠那点工资过日子,对别人的贿赂从来都是不收的,因为这是抗日的物资。”
  来稿邮箱:szhj9163@126.com,并请在“主题”一栏注明“老苏州”字样。

  □宋祖荫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