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惠芬、姚惠琴:苏绣盛开姐妹花

苏州日报 20040311 一卷116页

■宓晓文

在苏州镇湖街道绣品街上鳞次栉比的近300家绣庄中,以自己的商标品牌命名的绣庄就是琴芬绣庄,琴芬绣庄的老板是姐妹俩——姚惠芬、姚惠琴,绣庄即以她们的名字命名,取“勤奋”之意。

    三八妇女节前夕,姚惠芬作为苏州市唯一的江苏省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先进女能手标兵,到南京出席颁奖会。节后,她又将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工艺作品展览会。姚惠芬、姚惠琴这对在太湖边长大的苏绣姐妹花,声名远扬。1月9日,中央电视台在成都举办《2003精彩女性纪录系列节目》颁奖晚会,由全国观众投票选出的8位最精彩女性揭晓,姚惠芬、姚惠琴姐妹俩,凭借精湛的刺绣技艺,双双当选。这对苏绣姐妹花从容面对生活的挑战,自信优雅,绣出了美丽的人生,赢得人们的交口赞誉。

    生在刺绣世家巧手一鸣惊人

    姚惠芬、姚惠琴,人如其名,恬静文雅、甜美俊秀,出生于东渚镇刺绣世家,祖父从事刺绣设计,父亲在乡刺绣站设计刺绣画稿10余年,母亲则在家绣花。自幼,姐妹俩依样画瓢飞针走线,认为刺绣不过是“做生活”而已,多年后,偶尔在吴县刺绣总厂看到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仿真绣品,它透出的永恒神秘的微笑像强电流一样将她们击中,原来苏绣艺术竟有如此神奇的魅力!拜师学艺,掌握苏绣艺术的真谛,姐妹俩暗下决心。

    

    作为传统工艺的苏绣,向来不轻易外传绣技,收徒传艺慎之又慎。苏绣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人物肖像,祖辈为绣制人像者多为男工,即使苏绣高手云集的苏州刺绣研究所,能绣人物肖像者也廖廖可数,初中文化的姚惠芬刚满20岁就要学人像绣,谈何容易?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几经周折,近代仿真绣创始人沈寿的第三代传人牟志红收下了姚惠芬这名弟子。

    1989年隆冬,姚惠芬孤身一人来到姑苏古城,租来的斗室就位于牟志红到苏州刺绣研究所上班的必经之路,牟志红抽空就弯进来指点。埋头苦绣、揣摩得失、研读书刊、绘画构稿,姚惠芬全身心扑在苏绣上,一学就是3年。后来,姚惠琴高中毕业,斗室又多了一名学艺者。身处繁华的闹市,姐妹俩如苦行僧般足不出户,从早到晚在绣绷上飞针走线。严冬,手脚长满冻疮;酷暑,汗流浃背;整整一个星期就靠萝卜干就饭撑了下来。姐妹俩勤奋苦学感动了任暳闲等刺绣名家,得到悉心指点,两人的刺绣技艺突飞猛进。

    1995年,喜讯传来,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上,姚惠芬的《张大千人像》绣品荣获刺绣类一等奖,姚惠琴的《君士坦丁堡女郎》绣品荣获刺绣类优秀奖,姐妹俩双双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领奖,这是她们平生第一次进京。更令她们喜出望外的是,姚惠芬竟然走上主席台代表大奖获得者发言。

    徜徉艺术世界绣出美丽人生

    北京之行,姐妹俩看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萌生了到高等院校深造的强烈愿望。姚惠琴挑选了几幅绣品,壮起胆子径直找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恳求自费进修,终因绣技出色被破格录取,199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国画与油画专业进修2年。姚惠芬原本也想与妹妹结伴进修,但因为婚期在即无奈忍痛割爱。

    1997年3月,姚惠琴落实了进修之事刚从北京返回苏州,就接了日本客户绣制外国油画《吹笛的少年》的定单,她躲进东渚镇的老宅里没日没夜地赶制,绣完那天是8月27日,离到中央美术学院报到的日子只剩几天。几千元的学费有了着落,她的心里甜滋滋的。

    初次坐进中央美术学院的课堂,姚惠琴颇多尴尬,第一次上油画课,连画笔都不知如何拿,打电话给姐姐,想打退堂鼓,姚惠芬鼓励她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咬牙坚持。教授鼓励她,“你的绘画虽然不及别人,但是论刺绣这里没人及你”,老师、同学在学业上无私帮助,她终于挺了下来,渐入佳境,“刺绣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刺绣是以针代笔,油画的色彩与丝线的色彩相通,将油画及国画的艺术精髓灵活运用于苏绣之中”,她悟出了艺术真谛。

    在北京的2年,每逢节假日,姚惠琴都流连于故宫、琉璃厂、荣宝斋,到美术馆观摩画展,从艺术宝库中汲取营养。学成归来,她每年还多次到北京,到北京必去故宫,看各种画展。苏州乃至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每有画展、工艺展,她必定赶去参观。2002年11月,上海博物馆展出72件国宝级书画真迹,其中包括《清明上河图》等22件从未走出过北京故宫的晋唐宋元书画真迹,她匆匆赶到上海博物馆,如潮的参观者盛况空前,她排了4小时的队,才一饱眼福。上海举办毕加索、莫奈等国际艺术大师的作品展,她无一例外都赶去参观。姚惠芬同样痴迷于艺术,2002年,到法国文化交流,特意参观了卢浮宫,不远万里背回一大捆画册、名信片。

    2002年,姚惠芬、姚惠琴精心绣制的100多幅作品被文化部选中对外文化交流,到捷克、罗马尼亚、摩尔多瓦等国展览,这些绣品既有反映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也有京剧杨贵妃的形象,更不乏米勒的《拾麦者》、凡高的《马歇尔医生》、毕加索的《梦》等,无不惟妙惟肖,乱针绣针法把古老的苏绣与欧洲名作巧妙相联。姚惠芬还作为形象大使到捷克现场表演,捷克共和国总理夫人什皮德洛娃惊喜异常,“真是难以想象,这会是绣出来的作品”。

    姚惠芬、姚惠琴在苏绣艺术上比翼齐飞,连续三届夺得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银奖、铜奖。琴芬绣庄多年的老客户不时拿着定单找到姐妹俩,并把朋友介绍过来,“她们的画稿、绣品与众不同,抓住了画稿的神态、韵味”,客户如此评价。姐妹俩笑称从小拿起绣针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现在打心眼里喜欢刺绣,把刺绣作为终身职业。

    事业丰收喜人爱情甜蜜醉人

    姐妹俩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因刺绣赢得了甜蜜的爱情,姐妹俩演绎了现代绣女的浪漫爱情故事。姚惠芬创业苦学期间,一位徐州的大学毕业生爱上了她,俩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如今,他们的女儿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与同龄人不同的是,女儿小小年纪已能像模像样地飞针走线。

    姐姐结婚不久,一位台湾小伙子慕名到琴芬绣庄挑选绣品,一来二去,爱上了心灵手巧的妹妹姚惠琴,两人相恋多年于去年底喜结良缘。今年春节期间,姚惠琴来到台湾的婆家,台湾亲友们竞相邀请她前往做客,漂亮的大陆新娘特别是她的一手刺绣绝活令台湾人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1月14日,姚惠芬作为最精彩女性唯一的代表到北京出席记者见面会,接受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采访,姚惠琴因为正在台湾未能出席。在外人眼里,绣女多是少有见识的村姑,对此,姚惠芬说:“我和妹妹是苏州绣女,但我们首先是现代女性,我们因为自信优雅得到观众的认可,这和人们头脑中的温柔婉约绣女形象并不矛盾。经常有人问我整天坐在绷架前一针针地刺绣,不觉得烦闷吗?刺绣就是我们绣女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创造美,亲手创造的苏绣艺术品带给大家美的享受,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姚惠芬、姚惠琴姐妹俩的事迹一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全国各地要求上门拜师学艺者不断,其中不乏艺术院校毕业生。山东聊城阳谷县是梁山好汉武松的故乡,当地要搞旅游开发,与姐妹俩联手从事苏绣创作,将琴芬绣庄作为生产基地,定制了大批武松打虎、李逵等人们熟知的水浒题材绣品。苏绣这一国粹融入了齐鲁的传统旅游项目,更使其发扬光大。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