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和冯子和

姑苏晚报 20040907 一卷76页

■沈鸿鑫

柳亚子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和社会活动家,同时又是一位热心于戏曲改革的戏剧活动家。他早在1904年,就为我国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本舞台》撰驾了“发刊词”。

    20世纪初,在上海活跃着—批创编新戏、鼓吹京剧改良的艺人,如汪笑侬、夏月珊、潘月樵等,其中还有一位就叫冯子和。冯子和,原名冯旭,字旭初,号春航。祖籍苏州、1888年生于上海。幼年随父冯三喜学戏,12岁进夏家班,拜夏月珊为师。他专攻旦角,只半年便在丹桂茶园正式登台,以嗓音清越、做工细腻而一炮打响。因其嗓音酷似当时上海名旦常子和,故被观众誉为“小子和”。后冯干脆改名冯子和。1901年,夏月珊带他到苏州演出;家乡观众对这位童伶十分青睐。1904年,夏月珊、夏月润兄弟创排新戏《玫瑰花》,在丹桂茶园上演,年仅16岁的冯子和出演主角。演出后引起热烈反响。柳亚子对冯子和的表演非常赞赏,评语是:“特佳”。柳亚子与冯子和两人相识是在1906年,那时冯子和正在上海丹桂茶园演出《百宝箱》、《刑律改良》等戏,两人一见如故,遂为知交。l909年11月,柳亚子等发起时南社在苏州虎丘正式成立。其时冯子和恰在苏州大观园演出,柳亚子和俞剑华每晚必往戏院观赏,常常“百感如潮,亦不知其所由然也”。未几,冯子和也欣然加入了南社,成为其—员。1911年正月,南社在上海雅集,冯子和在上海的新剧场演出新编的时装京戏《血泪碑》。这是一出连台本戏,共8本,写石如玉和梁如珍的爱情悲剧和极灭冤狱。柳亚予也每日必偕俞剑华莅临新剧场,“沉酣倾倒,至匝月始去”。柳亚子为此赋诗一首,云:“一曲清歌匝地悲,海愁遐想总参差,吴儿纵有心如铁,忍听樽前恤泪碑”。俞剑华、姚石子等人也赞其“正则《离骚》,长沙惜誓,美人香草,寄托遥深,在悲剧中首屈一指,纵铁石心肠,恐不能无感。

    冯子和努力编演进步戏剧,而且热情投身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期,冯子和毅然剪掉辫子,和潘月樵、夏月珊等一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役,为上海光复作出了贡献。

    在数年中,冯子和编演了许多新戏,在上海剧坛树起了革新的旗帜。柳亚子和南社同人纷纷在报上撰文赞场他的戏曲改革的实绩。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