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一副楹联看商丘文化影响力

商丘日报 20130105 05版

■记者

苏州市光福镇邓尉山坞有一座闻梅馆,在闻梅馆两旁的门柱上有一副着名的石刻楹联:上联为“寻宋商丘题吟遗文入胜出幽十里梅香归吐纳”,下联为“访清高宗游观陈迹抚今怀昔四周山色感兴亡”。

我对这副楹联很感兴趣,因为经过考证,我认为这是全国唯一在着名文化旅游景点遗留下来并涉及“商丘”的一副石刻楹联。这副楹联充分显示了我们商丘人灵地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影响力巨大。

这副楹联为什么镌刻在苏州的闻梅馆呢?闻梅馆坐落在苏州市光福镇邓尉山坞。这个地方自古是中华四大赏梅胜地之一。八百年前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年)就讴歌光福山的梅花胜景:“光福山中栽梅十之七,梅树则连绵数十里。”明代进士姚希孟(1576-1636年)曾在《梅花杂咏有序》中称“梅花之胜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邓尉探梅,历来是江南一大文化习俗,也是文人墨客聚会的一项雅事,因此享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誉。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正当邓尉山麓梅花盛开、如雪似海、暗香浮动之时,商丘文化名人、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冒雨探梅,有感于此处花光如雪,香益如海,触景生情,写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雨中元墓探梅》,并挥毫题写了“香雪海”三个大字,篆刻在吾家山的崖壁之上,至今在山壁上镌刻的“香雪海——商丘宋荦题”几个红色大字仍特别醒目。自宋荦题写“香雪海”和写出《雨中元墓探梅》之后,邓尉山西麓的吾家山就被称为“香雪海”赏梅胜地。所以说苏州市香雪海赏梅胜地的成名,与商丘文化名人宋荦紧密相关。

为了纪念宋荦题写“香雪海”,写出《雨中元墓探梅》,早在康熙年间,邓尉山坞就建了一座“闻梅馆”。现在我们可以见到的这座闻梅馆是1940年重建的。重建时,在闻梅馆门前两旁的门柱上携刻了“寻宋商丘题吟遗文入胜出幽十里梅香归吐纳,访清高宗游观陈迹抚今怀昔四围山色感兴亡”的长联。这副楹联由陈福民撰联,由陈子清书丹。陈子清是当时汪伪江苏省长陈则民的弟弟。陈氏兄弟,志向相异。陈则民作为汉奸被镇压,而其弟陈子清作为革命者为抗日和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陈子清书丹的“抚今怀昔四围山色感兴亡”之句,也是暗讽汪伪政权卖国求荣。

苏州闻梅馆及门柱所刻的这副楹联,现在成了苏州赏梅的重要景点。凡是去苏州赏梅的游人读到这副楹联时,都会问:“宋商丘”是何人?“宋商丘”就是指商丘文化名人宋荦,“题吟遗文”则是指宋荦写的《雨中元墓探梅》诗,全诗是:“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这是宋荦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到苏州光福镇西邓尉支脉马驾山(亦称吾家山)赏梅后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既出,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赏梅。乾隆曾先后六次游历“香雪海”,并为“香雪海”写下了十三首诗,其中有五首诗刻碑于吾家山。现在仍存1762年乾隆御书的《再叠邓尉香雪海歌旧韵》诗碑,诗的全文是:“辛未香雪诗题吾,山阳韶秀惊识初。丁丑乃至山阴境,翻觉前作邻传诬。由来锦峰光福里,诸冈连属互卷舒。图经取此或失彼,率鲜才实多依模。滕六一冈霏玉屑,岂以南北分萦纡。三壶祗在巨瀛表,相隔万里非通途。彼雪仍雪海仍海,可以例此原同趋。松风水月赓韵,行漏清暇还有余。辨疑求是则且止,过岭适可寻幽娱。且喜此海非临湖,无形相益觉邈殊。讵借百川为灌输,无为利涉云天需。眼界真色色寂寂,鼻观净芬芬疏疏。大圆镜中一合相,前茅后劲两不孤。依韵纪事聊得句,或者破讹志正吴。亦费更靳志正吴,昔人辞寡有以夫。《壬午春日再叠邓尉香雪海歌旧韵》御笔”。

我把乾隆写的这首香雪歌引出来,也是在解释闻梅馆门柱楹联的下联。因为乾隆曾七次来香雪海赏梅并写香雪海歌,所以下联就有了“访清高宗游观陈迹”句。整个对联能让“宋商丘”与“清高宗”相对,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商丘文化名人宋荦的地位和影响,起码是认为宋荦的《雨中元墓探梅》诗及题写“香雪海”山崖石刻,对弘扬苏州赏梅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副楹联存留在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苏州人及全国、全世界的人去苏州看到这副楹联,都会在追寻这位商丘文化名人宋荦,这还不足以彰显商丘文化名人的文化影响力吗?

由宋荦,我想起了苏州与商丘的文化渊源;由宋荦,我想起了 香雪海电器集团落户商丘;由宋荦,我想起了梅文化;由宋荦,我想起了商丘的文化旅游。

商丘文化名人宋荦对梅文化已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何不以文化名人宋荦为品牌,在商丘也打出“香雪海”梅文化品牌呢?香雪海电器集团的“商标”就是来源于宋荦的诗及“香雪海”山涯题词,所以我认为香雪海电器集团落户商丘是“回娘家”。我曾想过,香雪海电器集团落户商丘后,应当结合弘扬宋荦文化,从文化的高度宣传,光大“香雪海”这个金字招牌。如果在商丘建设一个“香雪海”梅文化公园,那也应是商丘园林建设向文化层次上了一个新台阶,如果与香雪海电器集团结合,在公园内植梅并建梅文化展示馆和香雪海电器展示馆,这就是文化与工业的结合。到这个公园,人们可以赏梅、画梅、唱梅、写梅,也可以感受“香雪海”电器的风采,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

继而延伸思考,在苏州这个地方,我们不仅可以通过闻梅馆这副楹联看到商丘文化的影响力,在苏州的许多地方和文化旅游景点,都可以看到商丘文化在苏州的影响力。苏州的沧浪亭,这是宋荦加以重建和修缮的,那里刻有宋荦的诗;苏州的唐寅墓也是宋荦重建修缮过的一个景点。还有着名旅游景点天平山,也与商丘文化紧密相连。天平山是北宋皇帝赐给范仲淹的,也称“赐山”,这个地方自此也成了全国着名旅游胜地。到天平山去旅游者,谁能不去怀念范仲淹呢?而范仲淹一生都与商丘结缘,他求学在商丘应天书院,在应天书院考上进士。后来范仲淹又在应天书院执教,他结婚在商丘,其妻为商丘李氏,在商丘生儿育女和奉养老母,他的职田也在商丘,回苏州认祖归宗也正是在商丘的时候。如果商丘以范仲淹文化为媒,也可以把苏州与商丘联合起来。

商丘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应当加强商丘文化影响的理论研究。承接产业转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商丘转移,如果从文化动因方面加强论证,探寻商丘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文化机缘,实际是在为建设产业示范市探寻文化和理论基础。以苏州为例,我们商丘与苏州在文化方面的内在联系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树立范仲淹、宋荦这两个文化品牌,加之商丘的姓氏文化、宗亲文化,探索商丘与苏州的文化渊源,从中开展苏商经济、政治、文化联合的战略研究,充分发挥商丘文化的影响力,为商丘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服务。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