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声景之“松风”

苏州日报 20121229 A第10版

■孙剑荭

□孙剑荭
  松风,是古典园林中非常重要的“声景”。松风一词最初见于武昌西山寺,因那里有阁依山,四周松梧参天,风来声闻达数里,故取名为“松风阁”。况且,松在秦始皇泰山封禅时就有“五大夫”之美誉。早在春秋时,圣人孔子已把它经冬不凋作为一种人格坚贞的象征加以叹赏。因此历代园林大多植有松树,有些园林,松密成林,巍然壮观,劲风过处,枝叶攒动,此起彼伏,势如涛海,声似鸣弦,动人视听。
  最早以听松声为嗜好的是梁代有“山中宰相”之称的名士陶弘景。《梁书》传说他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有时独游泉石,见者以为神仙。唐代诗人李玉群早年在书院读书时,常有松风为其伴奏:“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书院二小松》)宋代黄庭坚一次途经武昌,借宿于西山寺,在欣赏到松风那美妙的旋律后,作诗道:“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武昌松风阁》)
  如交响乐般雄壮,气势恢宏的松涛,大多在郊野园林。西湖名胜“九里松”,始建于唐代,后成为著名的钱塘十景之一。明代高得暘《钱塘十景》 之一:“乔松万树总良材,九里青云一径开。云气直从天竺去,涛声长傍海门来。”规模更大,也最闻名是凤凰山麓的万松岭,只可惜被毁于南宋建都。清康熙南巡后,将其复制到承德避暑山庄,他在《热河三十六景诗·万壑松风》序言中说:“在无暑清凉之南,据高埠,临深渊,长松环翠,壑虚风度,如笙镛叠奏。声不数西湖万松岭也。”明崇祯年间,南京国子生顾苓退耕于野,隐于苏州虎丘山麓,筑室虎丘塔影园,奉烈皇帝御书“松风”颜其寝室。据顾苓《松风寝记》 曰:“室三面各有长松数十百株,沐日浴月,吐纳烟云;风谡谡昼夜不绝。当春和晴畅,而声若悲以思;暴雨迅雷,而声遂郁以怒;秋高气爽,而声转悲以凄;雷冱霜繁,而声乃震以杀。”这是古代文人借助郊野名胜的自然环境,专为听松而构筑的“声景”园林。大多数建在城内的私家园林,因为地少,不能大面积种植松梧而形成松涛,但历代园主仍从意境上去追慕古人的神韵。苏州拙政园建有“松风阁”,有额曰:“一亭秋月啸松风”。而其它诸园则多以“风竹”为园中主要一部笙篁。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南隅竹林中,有一景名翠玲珑,内悬一联:“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说的就是风竹沙沙如长笛吹奏,优美动听。其他诸如听枫、残荷雨声、雨打芭蕉,都是私家园林比较有特色的“声景”,须清闲脱俗之人才能品味意会。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