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山塘:再现“神州第一街”

苏州日报 20140614 A02版

■记者

□行走苏州运河遗产报道组
  七里山塘,傍水而生。一头连着“红尘中富贵风流之地”阊门,一头连着“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并接通大运河。
  这是一条让人如穿越般走进姑苏历史的通道,也是一条让人体验苏式生活的长廊。
  历史上,山塘居民稠密,商铺林立,会馆麇集,成为苏州甚至江南的商贸中心,被专家誉为“神州第一街”。
  经过最近10多年精心的保护与整治,这一街区已重现最繁盛时期的神采。

  运河遗泽——让山塘千年繁盛

  公元825年,白居易组织开挖山塘河,在苏州古城和虎丘、大运河之间建起一条“水上高速路”。
  依托这一大动脉,山塘街区兴旺了千百年。久居山塘的文史专家徐文高介绍,三则史料足以见证山塘之盛——明万历三十九年(1612年)的碑文中,有“行旅纷纷,吴商海客”的记载,说明当时不仅大江南北,连外国人也都纷纷来往于山塘; 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描绘了一村(山前村)、一镇(木渎镇)、一城(苏州城)、一街的繁荣景象,其中的“一街”就是山塘街; 与商贸活动密切联系的各地会馆,竟多达40余座。
  作为大运河水系主干航道之一的山塘河,商品运输便利,促成明清时期山塘的兴旺。许多店铺或从外地输入商品,或把苏州商品销往外地、外国,做起了通江达海的生意。
  受清末战乱、民国公路兴起等的影响,山塘逐渐失去了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的魅力。2002年6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山塘保护性修复工程。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郁伟民介绍,原本运河水系赋予山塘的“好骨架”让保护工程无须大动干戈,呈现出“小规模、精细化”的特点。目前已实施的一至三期工程总投入也才2亿元左右,却先后完成了文化内涵挖掘、整体风貌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要节点修复等工作。
  2010年,这里被授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单位”称号,同时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民俗生活——天天“轧神仙”让居民日子充实

  苏州民歌《大九连环》里唱道:“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经过不间断地推进保护工程,山塘历史街区恢复了当年的神采。
  62岁的陶建萍清楚地记得,1990年迁居山塘街时,山塘河水发黑发臭,连拖把也不敢洗,新民桥到山塘桥一段连一家像样的饭店也没有。山塘保护性修复工程开展后,河水一天天变清了,消失已久的鱼虾回来了。
  山塘街历来还是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地方,“轧神仙”、“中秋曲会”延续至今,龙舟赛会、各种庙会、节会、花会长年不断。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山塘身影频现。弹词《玉蜻蜓》、《三笑》、《白蛇传》的动人故事,就像朵朵花瓣洒在山塘河里,让陶建萍觉得,这河这街,回味绵长。
  更让陶建萍开心的是,如今的山塘历史街区各类店铺琳琅满目,过往游客熙熙攘攘,天天热闹得像“轧神仙”。空余时间,陶建萍总爱到街上走走、看看,跟游客们聊聊天,“日子过得真心充实。”
  8年前在新民桥畔开设渭塘姐妹珍珠店的石兴林,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山塘商贸的复兴。他说,珍珠店刚开张的时候,几天都做不到一笔生意,晚上更冷清。现在不但白天,就是晚上也一直有顾客。虽然街上的珍珠店增加了五六家,他的生意还是日益兴隆。
  山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历史街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从无到有,2013年已增加到200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和房产租赁收入总额2372万元,上缴税收2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50万元。

  展示窗口——这里是老苏州、吴文化缩影

  山塘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仅促进了旅游,也构建出了一个展示老苏州和吴文化的窗口。
  这里文化遗存丰富,其中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就有11处,市级控保建筑16处,其他古迹40余处。这里还是人类水环境保护的杰出范例。普济桥上刻有“放生官河”等字样,让这里成为我国早期的水中野生动物保护区;苏州官府1737年刻勒的《苏州府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污染河道碑》,是世界上最早的保护水质的政府规定。
  建筑大师贝聿铭参观了山塘历史街区后曾表示,这里是他寻找多年的“古城水街”,“全世界的建筑师都应该到山塘来看看”。贝大师有这样的评价,不仅因为山塘河是大运河进入苏州古城的重要骨干水系,价值独特,而且也被这里人河相依、和谐共存所展示出的吴文化精髓所触动。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诗道尽了苏州作为水城的特质风貌。山塘河绵延曲折,文脉、水韵、人居、民俗,相交相融,汇聚成一个展示老苏州的画卷。经历了1100余年的风雨沧桑,如今,在山塘,可尽情领略到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
  “要了解老苏州,怎能不来山塘?”站在船头,徐文高老人动情地说。

  遗 产 名 片

  山塘河

  山塘河北起白洋湾,南至阊门,全长6200多米,公元825年由白居易组织开挖,是大运河西北方向进入苏州古城的主干河道。与河伴行的山塘街则是历史文化名街。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