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各具特色的楼阁

苏州日报 20140227 A第14版

■韦人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众多,引人入胜,富于观赏性的建筑物,除了塔以外,还有亭、台、楼、阁。楼、阁由于形体较高,在建筑群中显得高耸凌空,当我们从远处看到某处楼阁的一角时,心中便会生出无限的诗情画意。
  楼阁的形象早在汉墓的画像石上和明器中就已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城乡大地上都能见到楼阁的身影,它具有多种多样的使用功能和丰富多彩的造型。楼与阁在造型上不易明确区分,而且人们也常将“楼阁”二字连用。一般将平面呈方形或正多边形,屋顶形式为攒尖顶、四周开窗的称为阁。
  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楼阁很多。唐代崔颢写了《黄鹤楼》一诗,唐代王勃写了《滕王阁序》,宋代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他们既描述了阁楼所处环境优美的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人、诗文、楼阁都名噪中国。《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显示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情操。
  古人云,“……仙人好楼居”,其实凡人也喜登高,“更上一层楼,可穷千里目也”。所以园林中常建楼阁,它高耸的形体成为园林轮廓的突出部分,引人注目。
  在众多苏州园林中,几乎都有楼阁,它们对景观的构成起着突出的作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耦园、艺圃、退思园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中就有大小楼阁24座(住宅部分除外)。这些楼阁造型各有特色,从平面看,以长方形居多,典型的如拙政园见山楼,狮子林问梅阁;也有近似方形的,如拙政园倒影楼,耦园藏书楼;平面为八角形的仅拙政园浮翠阁。苏州园林楼阁的屋顶多为歇山式,飞檐翘角,“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显得轻盈飘逸。沧浪亭看山楼位于园的南端,高三层,底层为黄石假山堆叠而成的“印心石屋”,屋上为歇山式亭和二层重檐歇山式楼组合而成,显得轻巧、生动、别致。当年登楼可远眺南面上方山、七子山,俯视楼下翠竹环绕,环境清幽。楼名取自苏轼诗“树暗草深人静处,卷帘敧枕卧看山”。
  留园是现存苏州园林中楼阁数量最多的一个园林,有冠云楼、明瑟楼、曲溪楼、西楼、远翠阁、还我读书处六处。冠云楼西侧原有“花好、月圆、人寿”三楼,表达了园主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后被毁。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留园修复时没有重建,甚为遗憾。
  冠云楼是园中主要的建筑,位于园东北隅,它和南面的鸳鸯厅——林泉耆硕之馆,以及位于冠云楼前东、西两侧的伫云庵、佳晴喜雨快雪亭围合成一个园中园。园中心位置竖立相传是宋花岗石遗物的冠云峰,峰峭拔秀伟,尽显“瘦、透、漏、皱”之美,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冠。峰两侧为瑞云、岫云两峰陪衬,峰前有水池浣云沼,恰如洗涤三峰之水,发人遐思。
  当年园主建造冠云楼等建筑就是为了炫耀冠云峰,欣赏冠云峰最佳处应当在南面的鸳鸯厅,冠云楼横陈在冠云峰北,褐色的门窗、黛色的屋面衬托着灰白色的石峰,显得既突出,又不炫目。冠云楼屋脊虽高出冠云峰,但从鸳鸯厅北望,由于透视角度远小近大的原因,冠云峰略高于冠云楼,更显得高耸入云。
  冠云楼由主楼和两侧配楼组合而成,主楼面阔五间,配楼面阔二间,进深较主楼浅。西配楼为楼梯间,而东配楼外用湖石堆叠了自然曲折的踏步登上二楼。古人说石是云的根,登石梯有平步青云的寓意。而从现代建筑角度来看,它具有防火楼梯的作用。主楼为歇山顶形式,配楼为硬山顶,构成既有变化而又主次分明,形式丰富的立面。登楼俯瞰冠云等三峰,别有情趣,当年北望,虎丘塔及郊野风光尽收眼底。
  留园的另外几个楼阁在位置、形式上各有特色。明瑟楼位于园中部水池南端,
  前有平台,面对葱郁山林,是中部
  观景最佳处,园林水池一端主要厅堂多为单体建筑,而明瑟楼和西侧一层的涵碧山房相连,组成高低不同、形体不对称,而又总体构图平衡的建筑,真是独具匠心!更大胆的是明瑟楼屋顶东为歇山顶,西为硬山式,又是不对称的形式。这样的处理,不知是否当时匠师考虑到东边歇山顶和东北侧曲溪楼的歇山顶相呼应,西边硬山顶则和涵碧山房的硬山顶相谐调。此楼室内不设楼梯,而是在北面小院内堆叠湖石假山踏步登楼,因湖石似云彩状,取名“一梯云”。楼底层不设窗,空间开敞,自远处看,建筑和假山融合在一起,宛如一幅画。楼因面对清澈明净的池水,楼旁有树,环境清洁明净,取《水经注八·济水》:“……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中明瑟一词命名。
  上面提到的曲溪楼位于水池东侧,面对池西假山,和闻木樨香亭互为对景。楼面阔五间,其旁西楼面阔二间。两楼一长一短、一高一低、一前一后,宛如主次分明的一座楼,楼均为歇山顶形式。因楼面临水池,修竹映带,古树掩映,故以古时流觞曲水之情景相比,取名曲溪楼。
  远翠阁位于留园中部东北隅,楼上层缩进,重檐歇山顶,造型轻巧。二层支摘窗和明瑟楼二层的窗一样,用明瓦(贝壳磨成的小方块)避风雨、采光,保留了传统的形式,现在已不多见。楼前绿树翠竹尽收眼底,有遥远之感,故取唐代方干“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中远翠二字命名。
  还我读书处是位于揖峰轩西北的一座小楼,四周有院墙围闭,只有一门可通内外,院内湖石花台内古树一株,环境幽僻,是闭门谢客读书的佳处。楼名取自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中“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句意。

  □韦 人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