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难尽 拙政园

苏州日报 20140302 A第07版

■山南

苏州有句老古话叫一字(事)两便当,在此借用一下。这里的“曲”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弯曲、曲折的意思; 二是昆曲之意。拙政园与这两个层面上的“曲”缘难却。
  贝聿铭认为苏州园林艺术妙在一个“曲”字,欲露先藏,占地虽少,却变幻无穷,迂回曲折的景色随着观赏路线的移动而变化。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曾说:造园须曲,交友贵直。择境殊择交,厌直不厌曲。作为古典园林的典范,拙政园布局可谓“曲”字当先,曲水、曲桥、曲廊、曲径、曲墙等等,无所不曲,应曲尽曲。
  无水不园,拙政园尤甚,有的专家干脆称之为水园。全园水面积占总面积五分之一,中部占比更强,水面积占中部面积五分之三。水曲因岸,东部自芙蓉榭,一路水脉向西而泻,中间分流北上,直至秫香馆前依山西折,径抵复廊进入中园。水面萦绕放眼亭所在山丘成合围之势,犹如虎丘的环山河,颇具山村田野之趣。中部水面更是曲折有致,主流水池在梧竹幽居处北踅,然后西行,环绕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所踞的山丘,两山之间有小溪穿行,上架石板代桥。另有一股弱流穿过倚虹桥向南而去。水池在荷风四面亭处分流若干,一脉朝南,经香洲,穿小飞虹,径达南窗北栏的小沧浪,并穿越屋下,形成几为孤例的水院。另一路向西北而贯,绕见山楼,与山后水流汇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移步见山楼之北,但见水流继续向西,进入西部。另有水流通过暗道,在远香堂之南形成一方小水池,南有迎门假山,山水相宜,这里原是拙政园的大门。补园面积较小,仅15亩左右,但水面却仍曲折萦回,扇亭东南侧水面较阔,朝北抵达倒影楼下,映楼成趣。另路西行直至留听阁东侧,秋时枯荷承雨,作声如乐。水流穿过卧虹桥,折向南面,直至园之南隅,托起秀亭一座,那就是塔影亭,绝处逢生成佳话。概而言之,拙政园的理水首先在于水有源头,因为无源之水不可长久。其次,设计者非常注重曲岸水口的安置营建,刻意做成不少华丽的湾头,使人感觉源流众多,碧水来去无尽头。再者,山岛与水面和谐相处,若即若离,使景致若隐若现。
  一般来说,园林中曲桥、曲廊和曲径,都是游人步行的通道,将此通道曲一曲,弯一弯,绕一绕,使游人能左右顾盼有景,拉长两点间的距程,增加观赏的视角,有利于游人游园赏景。拙政园东、中、西三部分的水面设置了许多曲桥,有三曲、五曲、七曲、九曲不等。曲折数越多,观景的角度越丰富。而且,曲桥大多低于两岸,人行其上,有凌波飘忽之感。曲廊、曲径也是这样。有人可能要问,拙政园西部的游廊似不见曲折,从别有洞天处径直向北而伸,直至倒影楼。其实,这中间也有奥妙,这是条拙政园独有的水波廊,横向不曲,纵向却曲,成波纹状,上下起伏,别出心裁。
  还有曲墙,有人称之为云墙或花墙,譬如园中园枇杷园的围墙就是曲墙,墙的上沿成波浪形,使其背后衬托的景色更加优美,似乎装饰了一款花边,赏心悦目。
  那么,拙政园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如何体现一个“曲”字呢?陈从周老先生说:苏州园林建筑,风格在于柔和,即吴语所谓的“糯”。我们都知道,“糯”字在苏州话中表现的是柔软之极致。拙政园内建筑的那些戗角、脊头、檐口都成线条优美的弯曲状,用坚硬的建筑材料,营造出柔美的曲线,这正是其精髓所在,这是一种从硬到软的艺术转换。
  “曲”字的第二层意思,是拙政园的特质,因为拙政园与百戏之祖的昆曲有着久远的不解之缘。拙政园西部又叫补园,补园的主人叫张履谦,靠勤奋发迹的他在1877年买下了业已荒废的西部宅园,重加修建,给今人留下了精美绝伦的补园。张履谦酷爱昆曲,他特意请人设计建造了三十六鸳鸯馆。与其说鸳鸯厅(三十六鸳鸯馆)是一座建筑,不如说就是一座美轮美奂的舞台,完全是从欣赏者的角度设计建造的。用石柱使整座舞台高挑于水面,春风和煦的日子,夏日炎炎的黄昏,可以隔池欣赏观看昆曲演出。寒冬之时,举行小型的昆曲演唱会,可以在室内观看,方砖下面有空穴通道,可以烧火输热,以免看戏时脚寒彻骨。室内的天花板设计成美妙的弯月拱形卷棚式,恰到好处,声音能够反射聚集,那时没有音响设备,声音却仍能绕梁不绝。鸳鸯厅的四角都建有一处小小的耳房,整座大厅,俯看成八卦的平面。耳房便是舞台的后台。
  张履谦的大手笔是盛邀曲圣俞粟庐入补园为西席,收徒授艺,当时是光绪二十年,俞粟庐44岁。两年后,一代昆曲大师俞振飞出生了,渐次,稍长,也入园与张履谦的儿孙一起,共同沐浴在其父的艺术晕环之中。限于其时条件,没有留下任何音像资料,但我们可以充分想象当时曲圣教授黄口小孩,或亲自示唱时的情景。在穿越,这个现代理念的感召下,纵然今天,我们似乎在补园的水池涟漪中仍然依稀可以听到隐隐拍曲的吴歈之音。俞振飞自不待言,而张履谦的孙子张紫东作为正宗的曲圣弟子,后来也成为“吴中老生第一人”。其实,酷爱昆曲的张履谦自知年华无情,商贾创业的繁忙,催岁月易逝,早已使他错失学戏佳期。遂倾力旨于培育小辈,看到儿孙小辈中有人成名,当然心满意足。
  用一个“曲”字来诠释一座古典名园,难免过于轻率和粗疏,但“曲”字是拙政名园的灵魂所在,也许聊且说得过去吧。

  □山 南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