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劈细绣”环秀山庄

苏州日报 20140411 A第15版

■王啸峰

□王啸峰
  没有园林气派,深藏在城市中央,怕是最大的隐逸了。
  十年间,进出刺绣研究所很多次,春夏秋冬,都留下我足迹。每次经过环秀山庄,我会习惯性地往里探一探头,戈裕良举世闻名的假山就在里面,我却一直没有时间入内参观。去年秋天,朴树的叶子扑簌簌地往下掉,我站在研究所前院里无聊地等人。雨天降温后的清新,送来各种草本植物的原味。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位姑娘拿着一本书,找进门来。在“环秀山庄”石牌前站定,一边翻书一边小声交谈。那是日本游客。很少有这样的外宾,暂时放下刺绣研究所,直奔这个园子。我跟着她们进去,没人讲解,没有喧嚣,只有风吹树叶声和雨水滴落声。有谷堂、四面厅、补秋舫、飞雪泉、问泉亭、补秋山房等一路高高低低、山山水水走下来,最后还是回归到那半亩著名的假山前。空气里散发着清香,这样的味道,让我想起童年的某类事情,想要仔细捉摸,却已不得要领。日本游客兜了一圈,早不见踪影。如果不是约好朋友参观刺绣研究所,我还在假山前站立遐想。
  春节前的一个晴冷上午,我跟随研究所的工艺美术师袁老师再次进入环秀山庄。仍然没有游客,园子里工人师傅正在打扫卫生。园林也要过年,只是它可能对岁月更替不太敏感。我们的说话声、脚步声产生空荡回声。有谷堂前一株朴树和一株广玉兰。广玉兰苍翠繁茂,树顶鸟儿欢叫。朴树铅华落尽,冬日阳光直射树根。
  刺绣研究所包裹着环秀山庄,工艺美术师们对园子有着对苏绣一样深厚的感情。袁老师参与了1984年政府对环秀山庄的整体修复工作。“这里补了一堵墙,那边植了两棵桂花树。”回忆当初的整修工程,他提到了刺绣设计大师、画家徐绍青。徐先生接手的园子,饱经创伤,当时仅留下半潭秋水、一座假山和破损严重的补秋山房。他根据清代大学士孙士毅后人孙均邀请戈裕良重构园林的情状,结合汪为仁建汪氏宗祠时对“颐园”的重构,倾心研究园子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修复了四面厅、有谷堂、问泉亭等建筑,还加固假山、铺砌地面、清理水池、补栽树木。袁老师随手指着四面厅前的片石铺地,“徐先生资料上查到汪氏是安徽人,清末重构园子的铺地之石即为安徽片石,于是在整修时,也从安徽广德运来片石铺在这里。”
  指指点点,说说走走,又来到假山前。戈裕良的好友、诗人洪亮吉曾经特为此假山题写赠诗:“奇石胸中百万堆,时时出乎见心裁。错疑未判鸿蒙曰,五岳经群位置来。”戈裕良的伟大就在于用最普通的太湖石堆出了最独特的假山。陈从周先生曾经评述道:“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
  戈裕良叠石手法,据说师法清代大画家石涛,写意山水的手法。临水假山采用大块湖石,以国画“大斧劈”技法,造就“峰之俊俏、崖之突兀、谷之深壑”。我却在乎构成“峦之圆浑、岭之平迤、涧之潜折”的那些普通湖石。无数的湖石就像山水画中的点点墨迹,串连起来就成形、成势、成意境。此时,不远处隐约传来评弹声,研究所的绣娘们身边总放个收音机,双手上下翻飞,弹词为之配乐。记得一天傍晚,雨后初晴,我散步到刺绣研究所大门口,绣娘下班了,环秀山庄也休息了。我无意中一抬头,热闹的景德路上空,天幕仍然被夕阳余光点亮着,浅蓝的幕布上星月齐辉。一弯细细的下弦月,正南方,明亮的金星陪伴。真是这样啊!假山和刺绣不也是星月相随吗?
  落英缤纷的日子,一个个小庭院,花随着微风掉落绣稿。每位刺绣设计师首先是画家、摄影师,我曾经在绣娘案头再次熟悉这些艺术家名字:吴作人、吴湖帆、吴冠中、徐绍青、袁运甫、刘懋善等等。刺绣研究所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刺绣技法,成为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的艺术代表。
  听着袁老师如数家珍般的叙述,我又暗自忖度,一个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另一个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叠山与刺绣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联系呢?刺绣、假山看似一细一粗,实则刺绣细中有粗,而假山粗中更显精细绵密。传统苏绣,以白猫、金鱼、蝴蝶、孔雀等小动物题材细绣作品闻名,一条金鱼的尾巴,需要绣成千上万针,尾端就像溶进水里一般。而乱针绣的发明,大大丰富了刺绣设计家和工艺美术师的想象,自此,江海山川、原野街巷都入画面。假山粗中有细,戈裕良手中无数小块湖石,正如绣娘手中劈成细股的丝线,依据心中画稿叠山,形态、气势、造型都可随心所欲拿捏,最终成就古典园林假山叠石的高峰。
  戈裕良为孙均所叠假山,代表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细细品味湖石假山,我隐约悟到些园主人的内心追求。许倬云先生在《观世变》内说道:“一个传统的中国读书人,在旺盛之年,以儒家进取的态度问世,但在不能用进只能退藏时,他即以道家的恬淡寻求安身立命的内在世界。”他们造园、引水、植树、叠山,既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又为了保全志节。我在边廊内慢慢游走,欣赏六百年前文徵明、祝枝山留下的楷书、草书,反复咀嚼许倬云先生的结论:“中国人不论入世出世,都在积极地修持,求取完成人生。”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