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苏州园林之思

北京青年报  20131220 C04版

■记者

记得叶圣陶老先生曾在《苏州园林》里说:“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真正亲身感受苏园,在欣赏美景之外,倒也别有思考。

在我的印象中,苏州园林是以小家碧玉的苏州为底色的,氤氲着独属于江南的水汽。如果能在一场小雨过后,循着清新的气息,一两个人静静地在其间赏玩游走,那是最好不过了。

“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如在图画中”我咀嚼着叶老的文字,却也充满好奇,总想借眼前的景色印证一番。

我发现,即便是个不起眼的墙角,也有几棵竹或是一块奇石点缀。在廊道里,抬眼就能望见雕工精细的木花窗。窗子是个巧妙的“借景”,即透过窗子借用外面的景色,给原本单调的走廊徒增几分趣味。不由感叹,苏园的亭台楼阁典雅秀美、为人称道,是世人有目共睹的。然而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对于这些细小得近乎被人忽视的空间,也同样精雕细琢,不禁令人心生敬佩,这不正是苏园的精巧所在吗?

我还发现,河道的轮廓多是用形状各异的石块勾勒出来的。石块最大的特点就是高低错落有致,给人以随意的美。看似随意,实为雕琢。这碧水也不是直露地铺在一片区域里,它时而开阔,时而收紧,时而又穿过一座小亭,蜿蜒曲折,静静地环绕着水榭,成为游人眼中一抹灵动之美。含蓄、变化,这也是苏园的精髓。

不禁再生感叹,修建苏园的的确确是一项“艺术”而非“技术”。

园林是古时文人赏景聚友、吟诗作赋的花园,也是最体现他们生活雅趣的地方。一座宅院,前面是厅堂,后面才是园林。我们所看到的,是古人生活的复原,而园林的布置,正好可以体现园主人的品行雅好。我所理解的园林,简言之,就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产物。自然风光历来是文人雅士灵感的源泉。然而古代交通不便,所以把自然景物移花接木到自己的小世界里,倒是别有一番风情。于是,一群石块叠在一起,成了巍峨山峰的象征;一棵富于转折的树,成了陈年老树的象征;一潭碧水,成了浩瀚的江河湖泊的象征。正所谓“方寸之间见乾坤”。

这些“微缩版”的自然固然提高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不过在我看来,有些地方仍值得思考。例如盆栽,本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植物,为什么要将它禁锢起来,只为取悦人的审美?把自然景物搬到自家花园,这多少怀有几分占有的心理。当然,古人对自然和人造自然的态度怎样,我无从猜度。可我始终认为,对于自然,文人也好,俗人也罢,我们始终当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园林雅致的确不假,但在园林中游玩,终究体验不到行走于大自然中的震撼与感动。

不过,这就在于每个人对园林的期许,和对自然的追求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