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走出去”,路在何方?

姑苏日报 2015/10/13 A第04版

■李婷

昨晚,第六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第七届昆曲学术座谈会在苏州正式拉开帷幕。就在此前的10月5日,一个名为“昆曲走进剑桥”的活动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来自江苏省昆剧院的十位演员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为师生和邀请嘉宾进行了昆剧表演,来自央视的报道特别指出,此次“昆曲进剑桥不同于以往的文艺演出,是一个长年计划,剑桥大学将成为昆曲海外教学、研究基地。”剑桥大学相关机构还将与江苏省相关单位联手打造世界首个昆曲数字博物馆。

  ■昆曲表演的魅力在文化探究

  “昆曲走进剑桥”活动不仅有《牡丹亭》、《玉簪记》等昆剧经典折子戏的演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李鸿良等还为英国学生举行了现场学戏体验活动,他在采访中表示昆曲中的诗词歌赋正是汉文化的精彩载体,一场昆曲演出不仅仅是文艺表演,更应该是文化探究。受访的剑桥大学多位学者也表示,很多英国人首次了解昆曲后,都为其令人着迷的美和故事折服。
  受邀参加第七届昆曲学术座谈会的著名学者、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评价道:“昆曲走出去进行文化推广,让外国人,特别是有相当艺术修养的精英阶层有所了解,这个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昆曲起,以文化史、艺术思维及文化变迁为研究方向的郑培凯已参加过在苏州等地举行的各类昆曲活动。“我认为,中国昆剧节很有意义,因为这是文化部主导的全国性的昆剧盛会,放在苏州的原因很简单,苏州自明清之际起,就是昆曲发祥、发展的中心地区,几届办下来,昆曲演出的院团、昆曲研究的专家有了一个集中起来展示探讨的平台与机会,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他进而认为,一直以来全国戏曲戏剧的集中演出是有的,但很多只是演出而已,昆剧节就不同,昆曲的文化内涵非常深,它是中国表演艺术最高最精粹的典范,因此,对于它的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不应该只是一个院团一台剧目一场演出而已。“现在的中国,国力崛起,在文化层面上的展示,要吸收过去的东西,因为过去的传统与我们的今天是有差别的,如果我们在没有搞明白这些差别的情况下就进行所谓的吸收,好一点是重复,有时也许连重复都算不上。因此,对传统的吸收重点在于艺术形式的内在精神。我想以我自己的研究专长,能有机会与戏曲理论的专家学者在昆剧节上坐以论道,是互有所得的好事。对于院团而言,传承必须站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昆曲作为中国最高最精粹的表演艺术何以出现?百年以来的历史和社会变迁,实际上令昆曲已然受到了极深的影响,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中,包括昆曲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如何定位?表演艺术在旧时即为百姓娱乐,今天网络时代娱乐发达,内容庞杂,传统戏曲的娱乐功用已然不再,所以今天来探讨昆曲时需要首先进行一个定位。”为此,10月14日下午,郑培凯还将应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苏州昆曲讲堂”之邀进行《梁辰鱼、汤显祖与昆曲雅化的启示》的专题讲座。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打造苏州昆曲品牌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昆曲的发祥地,苏州昆曲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更具标杆意义。
  从2006年开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把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模式,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作为一个重要措施,吸引了白先勇、坂东玉三郎、陈启德、叶锦添、王童等一大批海内外社会文化精英投入进来共同推动昆曲事业的传承发展,成功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西施》、《烂柯山》、《玉簪记》、中日版《牡丹亭》、《西厢记》等多个品牌剧目。其中,青春版《牡丹亭》和中日版《牡丹亭》的美、欧演出,均取得了成功。
  青春版《牡丹亭》于200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尔湾大学、洛杉矶大学、圣芭芭拉大学的演出,全程都以售票方式进行,十二场的演出过程中常有一票难求的情况发生。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和海外华人普遍的赞誉和认同,众多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洛杉矶市长颁发给白先勇先生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特别嘉奖证书”。美国国会议员路易思·凯普斯代表美国国会向青春版《牡丹亭》剧组颁发了美国国会的特别认定证书。
  6年之后的2012年9月26日至10月8日,青春版《牡丹亭》经典折子戏赴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及孔子学院和纽约亚太文化艺术中心进行昆曲知识及示范表演讲座和演出。沈丰英和俞玖林表演了《牡丹亭》中的主要折子戏以及《小宴》、《活捉》、《下山》等昆剧经典折子戏。在随后的纽约大学和纽约亚太文化艺术中心Kaye剧场演出,戏票在演出前均已售罄。十余家当地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2013年2月7日至2月18日,中日版昆曲《牡丹亭》亮相巴黎,于世界最负盛誉的大剧院之一夏特莱剧院连演七场,每天2400余张90至10欧元不等的戏票几乎被抢购一空。《世界报》、《费加罗时报》等法国媒体都对演出盛况予以报道,《解放报》记者以“此般胜景在夏特莱怕是有一段时间难以重现了”来记录和评价此次演出。人民日报、新华社、凤凰卫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深度报道了此次演出。继在中国、日本演出之后,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在巴黎是首次踏上亚洲以外的国际舞台,也是首次以纯粹商演模式献演欧洲著名剧场,完成了中国昆曲作为国际主流艺术走向世界的有益尝试,完成了利用昆曲自身魅力通过社会化运作成功进行国际商演的有效尝试,得到了广泛认同。

  ■昆曲的雅文化内涵应该得到尊敬

  至于昆曲的影响力,郑培凯认为,“所以我们今天来谈昆曲,应该以观赏博物馆青铜器等重要文物的尊敬来看,普通民众对于青铜器知之不多,但是看到保护、展陈得那么好的青铜器,喜爱与尊敬之心是油然而生的。”事实上,昆曲作为一个高度浓缩的舞台艺术表现,其凝聚了古典园林、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以及不同时代的社会阶层、价值判断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桌二椅、三五艺人而已,却可以讲述一个个感天动地,直指人心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戏里戏外的已知未知,是引发了各种不同文化背景者对其产生探究之心的重要因素。孕育了昆曲的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不断提升与扩大,高雅、精致的苏州文化应该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昆曲“走出去”要力推雅文化。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表示,通过10余年的共同努力,苏昆目前已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剧目,在保持昆曲艺术精华的同时与当代审美相结合,青春版《牡丹亭》、中日版《牡丹亭》、《长生殿》等品牌剧目均成功实现了海外推广和传播。今后将在坚持自身不懈探索的同时也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吸纳海内外社会和民间力量的投入,共同推进昆曲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传播,实现昆曲真正进入国际主流社会的最终目标。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