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琴派的前世今生

姑苏晚报 20050701 四卷055页

■蓉子

背景: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这门古老艺术似乎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事实上,在吴中大地上,古琴艺术的渊源和发展都令人瞩目。汉唐以来,苏州一直是全国古琴家的活动中心之一,有“琴川”之称的常熟与古琴渊源更为深厚。

    传说古琴是伏羲氏创造的神奇乐器,按阴阳大道,采八方声音,它居琴棋书画之首。常熟2004年5月被联合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组委会评为“古琴之乡”,那里写满与古琴相关的传说。常熟别称琴川,七条溪流形似琴弦,古城中保留着“焦尾轩”、“焦尾溪”、“焦桐街”等地名,来自东汉蔡邕的名琴“焦尾”。  ·

    虞山琴派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明末清初,常熟人严天池与太仓人徐青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有代表人物、代表琴谱、理论纲领和地域特色的琴派——虞山琴派。虞山琴派以其“博大平和、清微淡远”的琴风和杰出的理论建树,影响了国内众多琴派及日本古琴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当代著名琴家常熟人吴景略在古琴艺术上博采众长,创“虞山吴派”,进一步发展了虞山琴派,并编写古琴教材,在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学府开设古琴课程,培养了大批古琴专业人才,在古琴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今天的虞山琴社,恢复成立于1984年,社长朱唏说,有历史记载的古琴曲共600多首,大多已经散失,今人还能弹奏的大约共100多首。学好一首琴曲不容易,有“大曲三年,小曲三月”之说,通常一个人只能弹几首曲子。像吴景略那样的大师,也只是精通七八首琴曲,而这样的大师已经没有了。42岁的朱唏致力于古琴艺术的传承已经20多年。这样年富力强技艺高超的琴人,今天寥寥无几。

    今天,常熟出现了中国首家少儿古琴社,成立了虞山琴派艺术工作室,建立了立体的教学网络,在常熟理工学院开设选修课,去年常熟艺校又开设了全国唯一的古琴专业,招收了7名学生。在全国,虞山琴派传人可达上千。200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在常熟听了少儿鼓琴社的演奏后,她说:“如此深奥的音乐出自这样一个小女孩之手,我非常吃惊。我持乐观态度,我认为把古琴艺术介绍给全世界人民是很有意义,也是很必要的一件事。”这无疑为古琴成为世界遗产起了积极作用。

    危机与希望同在,这就是今天的虞山琴派。朱唏说,常熟的硬件是全国最好的,传承工作也已经做了20多年,但继承和保护仍然不易;虞山琴派的琴曲大多已经失传,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专业人员。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