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神》缘何备受青睐?

苏州日报 2015/7/23 A第01版

■施晓平

苏州市评弹团2012年首演的中篇评弹《绣神》,近日在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奖上一举摘得文华优秀剧目奖、大型剧目类文华编剧奖以及文华表演奖三项大奖,又被确定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此前,《绣神》已于首演当年斩获文化部第五届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中篇书目奖”(第一名),2013年、2014年又分别摘下第五届江苏曲艺芦花奖“节目奖”(第一名)、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
  短短4年时间就摘下如此之多的大奖,这在评弹界是十分少见的。这一“获奖专业户”是怎样炼成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揭开了台前幕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剧本创作

  优秀编剧曾经一个月没出门

  好的剧本是表演成功的基础。因此,当2010年市评弹团领导层被沈寿痴迷刺绣的故事打动、提出排演《绣神》评弹时,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请市文艺创作中心优秀专业编剧胡磊蕾编写剧本。因为她是南京大学戏剧艺术编剧方向硕士、我国编剧领域首批硕士之一,又当过专业评弹演员,编写的剧本更切合演出需要。同时,胡磊蕾又是一位勤奋踏实的优秀编剧人员,已先后编写过《赛金花》、《雷雨》等数十部长篇、中篇、短篇评弹、开篇,并夺得过中国评弹艺术节创作奖、文化部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金奖等奖项。
  接受邀请的胡磊蕾果然不负众望。在前期准备阶段,她就前往南通探访沈寿足迹,向张謇纪念馆专家征询意见,又深入镇湖观察绣娘们的工作场景,采访仿真绣传人,再构思、动笔、修改,前后达八个月时间。胡磊蕾记得,过完春节后的三个月,她闭关写作,日日熬夜,每天只睡五小时,其中一个月几乎没走出过屋子,为的就是静心创作。经过二十易其稿,最后才完成了2万余字的《绣神》剧本,文稿铺满39张A4纸。

  情感设计

  “神交”定位获张謇后人认可

  《绣神》以沈寿的生平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其与生命中两个重要男人,即丈夫、书画家余觉和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之间的故事。
  创作过程中,市评弹团领导层及时介入,对剧本提出了诸多修改意见。与此同时,市评弹团领导层还邀请原上海评弹团团长、评弹女作家徐檬丹老师担当创作顾问,徐檬丹也为创作贡献了许多金点子。
  沈寿与张謇的情感是《绣神》中最难把握的内容。市评弹团领导层、徐檬丹、胡磊蕾等反复推敲,决定将两人的情感定位为“神交”。他们认为,张謇心里装的东西非常多,年龄上又大沈寿21岁,是叔叔辈的人物,他欣赏沈寿的才华,也为她“为绣而生、为绣而活”的精神感动,从对她尊重、爱护进而产生爱恋之情,是合乎逻辑的;沈寿对张謇这么懂她、支持她一定怀有感激之情,进而日久生情,也是完全符合常理的。但男女之间最美好的感情就是“神交”,因此,剧本写到两人即将牵手的时候,大家的手就停住了。 等剧本完成、开始排练之后,市评弹团领导层才知道,张謇的后人非常忌讳外界渲染张謇和沈寿的交往,许多作品都因他后人的反对而“夭折”,评弹《绣神》是否也会遭遇同样命运? 市评弹团领导层怀着忐忑的心情,辗转联系到张謇的后人征求意见。后人们表示,这样写不要紧,他们并不否认张謇和沈寿有过一段交往,而是反对把这段交往歪曲化。

  演出安排 根据演员个性特质敲定角色

  除为创作剧本费心费力外,市评弹团还在《绣神》的演出安排上层层把关。
  其中之一是根据演员个性特质、专长安排角色。这一演出先后调动市评弹团副团长盛小云,以及吴静、吴伟东、毛瑾瑾、沈彬、郁群、查兰兰、徐刚等中青年演员上台,谁演哪一段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比如剧本第二回在表演余觉认错、召唤沈寿回家时,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用了50多个叠句,其中一半是排比句,适合用干净、节奏明朗、一气呵成的小飞调表演,而沈彬擅长这种唱腔。因此,这一部分就决定让沈彬来唱。
  但第二回中,沈彬还要同时饰演余觉。为了让沈彬可以集中精力演好这一回,市评弹团领导层决定,
  原本第一回中让沈彬演的内容,改由擅长小人物说表的徐刚表演。
  《绣神》演出的另一大亮点是将苏绣与评弹这两种非遗结合起来,其中演出服装由刺绣艺术大师梁雪芳与清华大学教授李薇合作设计、绣制。

  观众反响
  南通演出时观众抹起眼泪

  努力没有白费。《绣神》从首演至今已接近三十余场,那扣人心弦、美轮美奂的表演,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演出时,六七百名听众无一提前离席。演出结束后,一些观众拉住演员的手说,我们已经好多年没有听到这么好的评弹了。
  在南通上演时,许多观众更是听得抹起了眼泪。
  除此以外,市评弹团还带着《绣神》走进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受到青年学生的热捧。
  其间,2013年《绣神》剧本进行了进一步打磨,尤其是大胆采用蒙太奇手法,在同一舞台交叉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事,即一面是沈寿与余觉的矛盾深化,另一面是张謇在美国拍卖会上舌战群商,丰富了现场的表现力。
  市评弹团团长孙惕表示,沈寿身上有一股江南女子的内敛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而这种性格恰恰是当今社会中最需要的,这正是他们创演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今后他们将继续打磨《绣神》,争取让《绣神》成为评弹中的经典,同时创演更多优秀作品,让评弹这种“中国最美声音”进入更多听众心田。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