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珊瑚雕“飞天”

苏州日报 20050226 二卷90页

■冷坚、马建庭

珊瑚,是珊瑚虫于海底常年堆积而形成的化石,属玉类。因其形状似枝梗,故古人亦称其为“火树”,并将其作为宝物。佛家则将其视为“佛门七宝”之一,释名“钵摆娑福罗”。红珊瑚是珊瑚中的上品,民间很少见到,而以红珊瑚为材料雕刻的艺术品就更罕见了。现在,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珍品馆内展出的红珊瑚雕刻《飞天》,足可使苏州市民一饱眼福,领略到红珊瑚雕刻艺术的风采。

    红珊瑚雕刻《飞天》由苏州工艺美术老艺人瞿法林创作。作者根据红珊瑚的自然形态和纹理、色彩,运用圆雕、透雕、镂雕等工艺技法,精心雕琢了三飞天奏乐飞舞散花的艺术形象。飞天,原为印度佛教诸神之一。东汉未年随佛教传入中国。其梵文名乾达婆,汉语名香香神,在中国佛教中被描绘成专采百花香露,能乐善舞,向人间散花放香造福于人类的神仙。最早的飞天形象出现于新疆支孜尔千佛洞内的壁画,开始多作男像,后逐渐演变为娇美的女性。红珊瑚《飞天》即取材于后者,其造型娇美,富有质感,体态轻盈,生动飘逸,且形态各不相同。左边的飞天作反弹琵琶飞舞状,右边的飞天作手持排箫飞舞状,而下面的飞天则一手持笙,一手持持花链,一边飞舞散花。三尊飞天身上的衣带随风飘扬.真可谓“吴带当风”,颇有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风韵。在三飞天之问,作者还精心雕琢了花篮、酒壶及各种鲜花等,而衬托飞天的则是用碧玉雕刻的如意祥云和飞鹤。整幅作品雕琢细腻,刀法圆润,线条流畅,显示了作者精湛的雕琢技艺。作品的底座为红木制品,正面刻有已故著名书画家沈子丞赞诗一首。其诗曰:“天上婵娟俱耐寒,临风曼舞紫罗辇;想是瑶池初宴罢,歌声余韵绕云端。”诗句意境深远,字体清雅秀美,更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神秘感。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