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从江南再出发

姑苏晚报 20160524 A第04版

■李婷

2016年5月22日,由中国油画学会、江苏省油画学会、苏州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油画艺术理论学术座谈会——“江南如画”与中国精神,在苏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南京、四川、吉林等地的学者、画家围绕“吸引全国油画精英共同打造一种油画特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主办方表示,将以此座谈会的文化眼光和学术视野,建构推动中国油画理论研究的专业性学术平台。

  品牌:

  希望“江南如画”成为
  中国油画的一个品牌

  2015年5月23日,“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2015)”在苏州美术馆开幕,这是苏州首次面向全国征稿的高等级艺术大展,2016年年初,该展荣获了文化部2015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苏州美术馆馆长曹俊表示,苏州美术馆是21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之一颜文樑先生在1927年创办的,明年,苏州美术馆就将迎来90华诞,颜先生曾经在他的文章中表示了“希望我山明水秀之苏州成为世界美术之中心”的宏大愿景,这是苏州美术馆九十年来始终不忘之初心。去年,在中国油画学会的支持和推动下,“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永久落户苏州,首届展览就吸引到了5000余件应征作品,反响热烈。今年又获得了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这充分证明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高端展览品牌。
  经过一年的认真筹备,中国油画学会、江苏省油画学会、苏州美术馆昨天又共同主办了以“江南如画”为主题的中国油画艺术理论学术座谈会。座谈会分为四个议题:文化江南的内在精神、江南近代史与油画、写意之意——东方绘画的自信、油画艺术未来走向,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南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美术馆、中山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画院等知名高等院校及重要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各自研究方向进行了专门论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意强对“江南如画”展览、研讨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觉得去年的‘江南如画’这个展览办得非常有意义,其意义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从理论的层面来重新反思一个我们已经非常习惯的问题,我们都经常会谈到艺术的精神,当我们讨论艺术的精神的时候,往往会比较空泛的循环论证,就是过多地强调艺术是时代或者某个区域、或者某个民族精神的表征。也就是说,艺术是出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是受了某一种精神的塑造,这种理论有理解历史的积极的方面,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我们创作来说其实是危害大于他的意义。那么我觉得这次会议能够使我们重新来探讨这个艺术与自然、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民族精神、艺术与世界精神、还有包括艺术与自身的媒介等等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及时。”

  命题:

  艺术之“意”在于寻找心灵方式

  作为座谈会主办方负责人,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同时也是一位激情洋溢的油画家,在他参与的“写意之意——东方绘画的自信”讨论中,他作了十分精彩的主题发言。
  对于心上之音的“意”,许江认为,中国绘画是一个讲意的境界,意既是人们认识事物生发情感的中介,又是中国人内心世界关照性、解释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核心问题亘古千年,从最早的言意之变到后来层出不穷的意趣之说。真正中国的文人艺匠孜孜不倦地出击意的命题,以这个为入口探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而且把它作为一种尺度来把握东方式的生命特质和它的生命力。“文人艺匠们诗性勃发的时候就与天地之间展开了一种精神的畅达,意就这样持久地反复地活在心中,活在这种心物往还的关照当中。我想这是意的方式的第一个要点。”
  去年在苏州美术馆展出作品的许江以“葵园”闻名,那些尺幅巨大的画作常常令观者对画家的创作状态充满了好奇。许江在对写意之意的解读中也给出了回应:“第二个要点是心手相应。当技巧达到一定的程度,手完全自由解放,手和心之间当中没有阻隔,所谓得心应手。笔和心互相相通,笔追着心,心追着笔,笔笔有形,现场生发,这个叫‘意’。”
  同为油画家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沈行工也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捕捉“意”的重要心得:“我虽然长期画了比较多的江南的作品,或者说其他的画家也会有自己画得比较多的题材,但是我总认为这不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创作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借景表达你自己的审美感悟,这个景适合我的审美感也许你就找到了,你就合适了。画家首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还是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因为只有你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独有的审美感悟,你的作品才有存在的意义。”

  未来:

  受到挑战的学院化和必然的行业化

  作为“油画艺术未来走向”议题的主讲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顾丞峰的发言,令人警醒。
  顾丞峰认为中国油画的未来走向既与世界走向相关,又有些自身的独特之处。首先是受到挑战的学院化。在历史上,美术学院曾经是油画逐步壮大的第一助推器,虽然油画并非学院产物。西方当今的油画随着现当代艺术的兴起已无可争议的逐步旁落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的油画地位虽然早已非“油老大”,但是学院的存在为油画大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虽然油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但是学院油画仍然是油画在中国最大最后的“堡垒”。当然这个“堡垒”也受到了冲击:在美术院校、艺术院校、新兴媒体专业壮大的过程中,伴随着的就是国油版(国画油画版画简称)专业的缩小。另外,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完全不同的是,今天的画家和前卫状态的艺术家如果来进行选择,油画已不再是主角。前卫探索更有表达力的是装置、行为和影像。这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其次是必然的行业化。顾丞峰认为把曾经崇高的油画艺术归类到某种行业并没有什么不敬,因为现在的油画也有某种行业自我保护的地位,油画的组织者当然是各级油画协会,所组织的会议是以油画材料为主题招募的油画展。展览的主题除给社会生活提出审美现场外,画家更多的是展示技能的可能性和这种可能性与主题完美的契合度。这种行业趋势在中国比较明显,比如说各种版画的交流展。雕塑行业特征也很明显,各地的雕塑主题公园的出现就是明证,所不同的是雕塑坚实地搭上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快车。国画因其传统在中国有广阔的土壤,从普罗大众到各级机构组织,其特征是普及性、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在可以见到的未来趋势中,以绘画材料媒介作为召集范围,以传统手艺、技艺的制作作为竞技比较点的行业化活动将是中国油画的主要组织定位。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