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使命——“新吴门画派”走进金陵作品撷英

苏州日报 20151227 A第08版

■刘佳

苏州的绘画在距今六百多年前有过辉煌。
  明代,一个工业产量占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朝代,各项工业均处世界领先的地位。而其时的苏州城又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其成为全国的物流中心。城市人口已将近一百万,在丝绸、纺织、建筑等领域达到全国最高水平。
  成化年间,苏州的经济更是进入高度繁荣时期,王錡在《寓圃杂记》卷五中记载:“迨成化间,余恒三、四年一入,则见其迥若异境,以至于今,愈益繁盛,闾阎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水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
  如此之景象,凸现出当时苏州城之繁华,经济之强大,为当时苏州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高水平和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消费生活的强大后盾。正因为经济如此之发达,明朝中后期,苏州成为画家、文人宜居之地。据史料记载,当时苏州一地聚集了画家一百五十人之多,占当时明代画家总数的五分之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的发展为艺术的进步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文人士大夫、画家等在苏州这样经济、政治宽松的环境中,张扬着自我的个性,尽情发挥自我的人生观、美学观。此外,经济繁荣也为画家与欣赏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吴门画派”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诞生了,并逐渐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派之一。
  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又出现了极为相似的情况。当今的苏州现代化的高铁、高速公路贯穿东西,连接南北。苏州的GDP总量也在全国名列前茅,并经国务院批准,将建为全国特大城市。
  苏州经济的飞跃,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环境惊人的相似,经济的繁荣给了当今苏州画家优越的创作条件和创作环境,为他们作品风格的演变以及表现内容的丰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文化空前繁荣的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本。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机。
  苏州国画院也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逐渐成长,国画院画家们的作品延续了“吴门画派”的历史,传承了“吴门画派”的精神,并注入了当今时代的文化特质。在个性化的艺术探索中体现出创新和包容,在当今的中国画坛占有一席之地。
  历史作为一种过程,往往如过往云烟。然而联系古今,历史又会如此清晰的轮回。今天苏州国画院在前四任院长张辛稼、吴 木、孙君良、周矩敏的先后带领下,在全院画家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回望“明四家”,展望苏州国画院的前景,希望与困难并存。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