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酒香,深巷酒香, 做好“非遗”的蚕丝被非遗”

姑苏日报 20151209 A05版

■王森霈


  本报讯(记者 王森霈)苏州蚕桑文化源远流长,在苏州的蚕丝被领域,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蚕丝被制作技艺传承单位、慈云蚕丝的创始人董事长沈福珍似一段传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位68岁的老人家多年来始终坚持着“宁可脚步慢一些,也要用上等的原料做最好的蚕丝被”,在她看来,蚕丝被的品质就像她的生命一样重要。
  在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晚报读者、市民记者和拍客在体验交流中,听闻老人家当年创业时已是四十多岁,企业发展二十多年,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一直都坚持用上好的原料,引来一阵阵赞叹之声。
  在今年落成的慈云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沈福珍的女儿,非物质文化遗产蚕丝被制作技艺年轻一代的代表周佳园说,一条上好的蚕丝被,浓缩着很多工艺技术。早年,母亲沈福珍在蚕桑专家费达生先生的启迪下,研发了“泼湿煮茧法”,在煮茧环节,使水的渗透度,茧子脱胶率,蚕丝的膨胀度、柔软度达到最佳状态,这
  样做出来的蚕丝被,正常使用十年都不用重新翻制。
  制作一条上好的蚕丝被,太湖流域双宫茧经过脱胶,去蛹、剥绵(上绷脱绷)、晾晒、扯绵这些工序之后,就到了翻扯成胎这一步。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践,慈云蚕丝首先将两人拉扯改为四人拉制的蚕丝被拉制法。四人拉制的蚕丝被“全幅平面、纵横旋转、千层网叠、丝丝入扣”,全幅拉扯,纵横交叉,上下包边,四边针绗,整条被子成型后,厚薄均匀,平坦、舒展、柔软、蓬松、差异率不大于10%,完全达到《蚕丝被》国家标准中优等品的要求。周佳园说,蚕丝被拉制的重点在于蓬松,层数越多越蓬松。
  蚕丝被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正是对品质的坚持,慈云蚕丝也成为苏州地区唯一一家桑蚕丝、柞蚕丝《蚕丝被》国标起草单位。目前,慈云蚕丝正致力于此,一代代传承。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