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 化古出新——兼赏蔡廷辉镌元赵孟頫《浴马图》碑

姑苏晚报 20160724 B第05版

■吴人

  苏州,作为明代篆刻“吴门派”的发祥地,它又是自明、清以来乃至近现代碑刻工艺的重镇,其间吴门篆刻名家众多,碑刻名手辈出,代有传人,至今传承不替。如今位于本市古胥门内百花洲99号的“苏州市蔡谨士蔡廷辉金石篆刻艺术馆”,便是我市首座以弘扬和传承传统金石篆刻艺术为宗旨的民办公益性艺术馆。馆中所陈列、展示的大量金石篆刻作品,出自现代著名金石篆刻家蔡谨士先生,及其子当代著名金石篆刻家蔡廷辉父子俩之手。在所展示的许多金石篆刻作品和陈列品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如陈列的现代著名金石篆刻家蔡谨士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毛主席《沁园春·雪》全词印章25方(均作有边款),该作品当年作者曾钤拓成印谱两部,于同年“五·一”节前邮寄北京,一部敬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作为“五·一”献礼。另一部请毛主席转赠给当时正在华访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还陈列有当年刊载这则报道的《新苏州报》1957年5月18日第3版的相关书影。
  而作为该艺术馆的创办人蔡廷辉,他不仅是当代著名金石篆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而且他于模山范水、叠石造园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因此,他对该馆馆舍内外的设计、装修,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和财力,力主在继承传统艺术形式中开创新的意境,要把馆舍内打造得既要具有苏州古典园林风貌,还必须能体现出当代气息的室内山水花园——“泉石小筑”。而今当观众到此,便可见到气势恢宏的砖细门楼,和门楼上的巨幅“苏州市蔡谨士蔡廷辉金石篆刻艺术馆”贴金馆标,以及北面山墙、南面正门两旁巨幅砖细壁面上分别镌刻着明代书画家沈周,和他学生文征明、唐寅三位大师描写百花洲的诗书手迹。步入“泉石小筑”,不仅可以欣赏到蔡氏父子二代精心创作的大量金石篆刻作品,了解一些藏品中的故事,同时还可以让观众虽身在室内,可以在黄石假山洞中穿行游赏,观赏到湖石假山上的飞瀑,室内U形水池中的荷花、锦鲤,和全用砖细贴面的亭台楼阁,八角漏窗,玻璃顶棚上鱼缸中的百盆荷花和游鱼,以及移步换景的水石花木景观等等,足以让人领略到苏州古典园林的艺术品位和浓郁的现代气息。
  再如该馆在陈设布置上也自具特色,如陈列印章、印谱、紫砂茗壶、陶艺小件,都布置在用花岗石作座子,上架着特制的长方形大玻璃展框中。而陈列镌刻陶艺大件,则特地在室内靠北墙辟制有一道玻璃长廊,使得布置的艺术品真可谓一览无遗。而碑刻作品的陈列则分作三大类:一、如蔡廷辉镌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画家仇英《蕉阴结夏图》、《桐阴清话图》原大,纵2.8米,横1米的两大巨碑,落地矗立在正门内大厅两侧;二、在正门内大厅东西两侧用明、清石雕饰件作为底座,上面按放两块纵3.6米,横1.3米,厚12厘米的红酸枝带皮原木,上面布置有如蔡廷辉镌刻明代画家周臣《辟纑图》、沈周《盆菊图》、文征明《倚兰小景》、唐寅《贞寿堂图》、仇英《赤壁夜游图》等碑刻作品;三、如将蔡廷辉镌刻唐画家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宋书法家黄庭坚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元书画家赵孟頫《浴马图》等碑刻原作,则采用了悬挂在展厅东侧大梁之下的方法来布置,悬挂的碑刻作品的高度正合成人平视状,其于陈列设计之独特,布置之巧妙,于此便可见一斑。在悬挂的碑刻作品中,有一件蔡廷辉历尽数年心血才镌刻完成的精心之作,它便是镌刻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传世名迹《浴马图》碑。
  说到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传世名迹《浴马图(卷)》,“观画不独丹青美,还得知其绘画人”(元顾瑛)。故有必要先把画家赵孟頫其人其艺,及其传世名迹《浴马图(卷)》作些简要的介绍。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鸥波亭长,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世称赵承旨。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绘事,擅金石,通律吕,精鉴赏。尤其在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于书法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精能,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于画凡工笔、写意、青绿、水墨无所不精,且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又无所不能,并开创了元代新的画风,如“元四家”中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无一不因受到他的影响而大成,故其被称誉为“元人冠冕”。故其在我国书法史、绘画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画家赵孟頫的《浴马图(卷)》绢本、重彩设色,纵28.1厘米,横155.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有关这件名迹的传世经过,还有着一则艺苑逸事。赵孟頫《浴马图(卷)》清乾隆时藏于清宫内府,直至清宣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携出宫外。解放战争时,为时任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吉林省主席郑洞国收得。1964年,由国民党爱国将领郑洞国化名郑佑民,将此元人赵孟頫传世名迹捐献故宫博物院,才使我们能一睹这件名迹的风采。2014年,并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赵孟頫《浴马图》特种邮票一套。
  此图画夏日疏林间,溪流一湾,清澈明丽,梧桐垂柳,绿草满地,全图绘骏马十四匹,奚官(职司养马)九人。所画马的姿态各异,或立于水中,或饮水嚼草,有的昂首长嘶,或仰卧或站立于岸边小憩,所绘无不神态生动。又有奚官牵马临溪,或站立溪流中为马匹冲浴,或为之梳毛,名图《浴马图》即由此而来。画家在创作这件作品时,人物、鞍马分别先以笔勾线,以得其形,行笔工致、洒脱,线条流畅生动。然而敷彩取法唐人青绿重彩,色彩浓重而不失清丽。因晕染得法,敷彩古艳高雅。全图描绘自然生动,意境清新秀逸。是图堪为赵孟頫人物鞍马画中的典型,是件形神俱佳,清逸高雅的绘画艺术精品。图上有画家自识“子昂为和之作”题款,并钤朱文“赵氏子昂”、“松雪斋”二印。在此图画之中上部,有清乾隆弘历加题,并钤“乾隆宸翰”“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和“嘉庆御览之宝”等印章。该图卷之引首由乾隆御书“青溪龙跃”,卷子拖尾上有明代书画鉴赏家王穉登,书法家宋献题跋。
  当代著名金石篆刻家蔡廷辉之所以会选刻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这件传世名迹《浴马图》,据他自言:传统碑刻的内容大都是书法,“少有绘画作品,而且就所见少量镌刻绘画的作品,无论是人物、山水、竹石也都是以白描为多。而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潜心于镌刻吴门画派“明四家”的绘画作品,例如:沈周《盆菊图》、文征明《倚兰小景》、唐寅《贞寿堂图》、仇英《赤壁夜游图》。而“明四家”的绘画主要是继承了元代文人画传统,讲究“笔墨”,和对意境的阐发。因此,我在镌刻这些绘画中首先是对“笔墨”的认识和理解,其中下了不少苦功。还向当代著名画家马伯乐先生请教,受益匪浅。在镌刻中又如何用刀来把“笔墨”表现出来,和通过以刀代笔,把原作的笔墨神韵,以及绘画作品的意境都充分地再现石(碑)墨(拓片),这些就只能通过不断地反复实践、思考、再实践,其中的甘苦唯我自知。直到我为拙政园镌刻明代书画家文征明的《拙政园诗、书、画“三绝册”》卅六块书条石的完成,该作品受到著名画家亚明先生的剧赏,他还特地为我题词‘逸品上乘。石刻古已有之,刻书者多,而刻画者少,刻手皆匠人。艺术家捉刀入石者蔡君廷辉也。余曰:前无古人,当今第一。’我受此嘉勉,使我对镌刻“明四家”的绘画增添了信心。由此还上溯镌刻唐、宋、元名家的传世名迹。而我选刻赵孟頫的《浴马图》的主要原因实是又为自己出了一道难题,即如何用刻刀来把‘重彩’画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对此,众所周知碑刻无论碑刻原石,或拓片,以色而言,它仅黑白二色,偶有朱拓,也仅拓片为朱白二色。因此用刻刀把‘重彩’画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实非易事。
  然而,赏读现已陈列在艺术馆内的蔡廷辉刻赵孟頫《浴马图》碑(图二,拓片),他用刻刀将图画中的水石、树木、杂卉、人物、骏马等物象,均把不同的笔墨技法摹刻得惟妙惟肖,如刻线勾人物、骏马的笔线,均是一刀过门,勾勒爽利,线条流畅生动,较诸原迹堪称丝毫不爽。显示出了作者精湛的运刀技法和不凡的功力。而对图画中如穿着大红、青衣,和赤膊的诸位奚官,则采用了阴刻与阳刻两种不同的形式来区别,连骏马中尚有花斑的骏马也以同样的方法来处理,使得虽然碑刻仅具黑白二色,但由于将绘画笔线镌刻得活灵活现,加上通过镌刻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处理,使得镌刻作品与图画的气息神韵完全一致。最为难能的是,如画面中有不少人、马站立在溪水中,溪水陷及人、马的膝部,作者在镌刻中对水下的淡墨笔线就采用了简化、虚化的手法,才使镌刻出的效果与画迹也堪相一致。于此诚如所谓“画者,画也。即以线为界,而成其画也。笔为骨,墨与彩色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态,能具此,活矣。”(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而作为艺术家的蔡廷辉也真是深谙此理,才常喜为自己出难题,他还常说自己“越难越想做”,而且确实被他都做到了。因此,当代著名书画家、书画鉴赏家萧平先生当欣赏了他刻的这件赵孟頫《浴马图》碑,欣然挥毫为之题写图名及书跋,识跋谓:“松雪此图笔法多变,加之重彩设色,可谓高雅辉煌,为廷辉兄镌刻再现于青石者,而赵氏艺术神采不减,诚非易事也。廷辉精通画理,具备敏捷的笔墨感觉与大胆的刀法创意,驱刀如笔,自在精妙,古之所未有也。甲午(2014年)三月萧平识”。所评确为真赏语。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