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传统昆曲独特的文化身份“自·牡丹亭——当代艺术展”昨金鸡湖美术馆开幕

苏州日报 20160612 A第03版

■林语


  苏报讯(记者 林语)6月11日,“自·牡丹亭——当代艺术展”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拉开帷幕,为期3个月的展览将重新审视昆曲这种古老却持久的艺术形态,并将通过当代艺术视角,追寻传统昆曲独特的文化身份。
  本次展览邀请国内外重量级艺术大师,从中国文化精髓中寻找文化特质,凭借当代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再思考。来自井上有一、卢甫圣、边平山、尹朝阳、刘庆和、蔡志松、丘挺、李晖等40位艺术家的85件作品,将传统昆曲艺术中的雅与俗、文采与人性、艺术与思想巧妙融汇,以崭新的态度和方式去探索和发现。《自·牡丹亭》以一种独到的姿态传递着传统文化的源生精神,或彰显、或升华,最终将构成一种表达能力的突破与艺术内涵的认同。
  展览本身是人、艺术作品与时间、空间、文脉等诸多因素进行交流的体系。《自·牡丹亭》更是如此。策展人吴洪亮表示,本次展览要具有剧场般生动的逻辑,要如苏州园林般的回环曲折、移步换景;要有昆曲唱腔那样绕梁三日的余音。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展出,恰恰能够满足这些先决条件。首先,苏州是昆曲的主要发源地,此展具有很好的地缘逻辑。其二,金鸡湖美术馆所处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这里本身就是一个有如园林般的艺术空间,每一个子空间都非常丰富。据了解,为了突出本次展览对空间性的重视,主办方还邀请到空间艺术家冯羽先生制作了一件关于空间的作品——“自·园”。他运用多层垂吊的纱幔建构空间的关系,既形成江南烟雨濛濛的感觉,又借用黑色与白色的叠加演化出水墨的意味。
  吴洪亮介绍,《自·牡丹亭》共分为四个板块,“自”“惊”“寻”“还”。“自”源自于牡丹亭,为整个展览的引子;“惊”取自“惊梦”一折,该板块先声夺人,呈现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状态,强调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撞,甚至东西方文化的回响;“寻”源于“寻梦”的片段,试图找到多种情愫叠加的复杂性与对象纠葛的冲突感;“还”则是来自《牡丹亭》的另一个名字《还魂记》。更因为“还”代表回来,也意味着对再次拥有爱的期盼。从深层的理解上也是寄予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一次面对未来的再回首。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