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灯“猴精彩”

姑苏晚报 20160215 A第10版

■张健



  本报记者 张健摄影报道
  正月十五闹花灯,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这几天,苏式彩灯非遗传承人汪筱文非常忙碌临时仓库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彩灯,他手头还有不少苏式宫灯正在完成。今年是猴年,彩灯造型自然离不开金猴。只见汪筱文熟练地在调色板上调出色彩,左手按着宫灯,右手夹着两支毛笔,时而用细笔,时而用粗笔。一小会儿功夫,他就在灯的白色丝绢上画出了“金猴闹春色”图案。从扎到画,汪筱文用的都是苏式彩灯的传统制作手法。从17岁开始涉足苏灯制作到今年72岁,这位老者用娴熟的技艺展示出了苏灯的精致与多彩。
  今年元宵节,汪筱文将在斜塘老街为市民们献上22组灯彩组景,提灯和挂灯超过1000盏。其中,大型灯彩组景“花果山水帘洞”长36米,高14米,其中“大圣”高就达4米,整个彩灯组景表现了花果山的峻峭和金猴的玲珑。除了这处大型组景外,还有“蟠桃园”、“龙宫借宝”等与“大圣”有关的题材。在一处上桥口,汪筱文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福”字灯彩,观赏的市民可以穿过“福”字走上桥,寓意福到运到一路高升。
  “苏式灯彩必须具有‘亭台楼阁’四大元素。”汪筱文介绍。从1984年开始推出大型苏式灯彩系列至今,汪筱文已经参与过全国各地60余次大型灯会展。苏灯讲究精细美。哪怕是一盏平民花灯“兔子灯”,从扎开始到最后的画,每个细节都要讲究精细。十个兔子灯放在一起,其形状和大小,要完美如一。
  17岁时,汪筱文进入苏州民间工艺厂,跟着著名民间艺术家周公度、画家沈彬如、苏灯艺术家吴仁昌学习。在老一辈的精心传授下,汪筱文进步飞快,这也为他之后制作苏灯打下了坚实基础。年纪轻轻的汪筱文尤其喜欢绘画和手工折纸,也因此被单位领导看好,进厂一年后,汪筱文主动提出要学习制作灯彩,很快得到批准,并拜著名苏灯艺人吴仁昌为师专攻苏灯制作。起初从一些简单的荷花灯、兔子灯做起,能力见长后汪筱文与师傅共同制作灯彩,直至自己独立制作灯彩,再后来汪筱文又向著名制灯老艺人吕泉福、杨锦昌、章仲甫请教制灯技巧。采访中,汪筱文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灯彩这门手艺不简单,涉及剪纸、绘画、裱糊及扎架等多项内容,前前后后花了大概十年时间,才能算是学到了这门本事。”
  如今,汪筱文的女儿汪丽秋也在跟随父亲学习苏灯制作技艺,并已小有成就。2012年时,汪筱文和女儿一起携手,将失传已久的“亭台楼阁”灯完全恢复了出来。汪筱文说,苏灯的制作技艺是属于大家的,只要有兴趣学习的人,他都会教。因他家住运河社区,社区就是他常去的地方,每次去,他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学习扎灯。现在,运河社区的不少孩子都能简单的完成一些提灯的制作。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