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博会主办了一场有趣的“非遗游学”——当90后设计师“对话”老手艺……

姑苏日报 20151203 A04版

■李婷

 90后设计师向老艺人学习。
  11月中旬,由中国苏州创博会组委会主办的“时尚中国看苏州90后设计师非遗游学”顺利成行,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设计师深入苏州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与企业,开启了年轻设计遇到老手艺的有趣对话。

  养在深闺的老手艺需要年轻的目光

  当游学活动的日程表通过网络发布推广时,苏州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刺绣研究所、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这些景点似乎并不足以引起关注,但是苏绣、缂丝、罗、水乡服饰、剧装、旗袍等相关技艺的传承人及生产企业,却立刻吸引了年轻设计师们的目光。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屈玉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跨界者——曾供职于广告业,担任网页设计、服饰陈列、橱窗设计,2015年开始确定了服装时尚行业这个方向,“在我认识的朋友中有一些手艺人,他们来自景德镇、贵州、宜兴,他们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当地从古到今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陶瓷、印染、紫砂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而他们对于老手艺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其炉火纯青的掌握运用,令我深深赞叹和感动。可是如今不少国人深陷极度的物质主义,对传统美学失去兴趣,对此我真的又遗憾又悲伤。”屈玉婵到过苏州很多次,每次都逗留很久,苏州是她“从内心情感上产生共鸣最强烈的一个城市”,不过之前她却从来没有机会接触苏州的手工艺,比如苏绣,虽然早有耳闻,还特地买了书研读其历史和技法,但却一直没有近距离观察与亲自实验过,“而其他的一些同样特殊的技艺,比如常熟花边等,对我来说更是未知的领域,希望这次能学到自己所需要的。”
  为什么年轻设计师的眼中会看出老手艺的魅力?
  苏州创博会新闻发言人王斌的回答非常明确,这次90后设计师非遗游学活动,创博会是希望能将苏州的传统手工艺与当下的潮牌思维结合,通过90后的设计,让苏州的传统手工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把传统手工艺变成潮牌,让优秀的非遗技艺在设计创新中实现传承。不过,实现上述目标对设计师的要求极其高。“所以创博会在筛选设计师的时候,定了3个衡量标准:首先必须是90后设计师,拥有90后的心态与生活方式,因为当下的消费时代以90后为主要消费群,90后设计师与主流消费群同龄,他们更加切身了解90后的需求。其次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设计师品牌或者是留学经历,只有自己做品牌或者见过世界级的设计,才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才会在游学中出现优秀的设计。最后在游学过程中,必须要有产品呈现,没有产品呈现,不能将传统的手工艺结合设计,实现产品落地,游学就变得没有意义。”

  用好老手艺先得学文化

  9天的游学活动行程安排可谓马不停蹄,几位曾经来过苏州的年轻设计师在主办方的精心安排下,换个角度看景点,揣着想法寻手艺,渐渐就体会到了手艺深处的各种文化味儿。
  杨帆,曾任外企设计公司项目经理,具有丰富的产品设计开发经验,他对手艺的文化情感因为比较更有见识:“说到传统手作,我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日本匠人。我觉得手作者身上都有着一种精益求精、专注的精神,就是这种精神让我在当下奢华、浮躁的大环境中为之向往。社会不断的加速发展,所有的加工、制造都变得更加方便,产品缺乏内涵、价值降低,就像我们爱吃的快餐,标准化之后就索然无味了。那些还在用手劳作的人却是将情怀重新注入到产品中的人,他们让产品更有人情味,产品在手作者那里获得了再生。经历这次游学之后,我很希望有机会去体验一下学徒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灵感,锻炼心性。”
  从苏州东山走出去的全国服装设计大赛金奖获得者、著名设计师殷洪生对参加游学的年轻人讲述了手艺背后的文化情怀:“我爱上苏绣、从事服装行业的重要初衷就是一件苏绣嫁衣。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快过年时,我和三个姐姐都没有新衣服穿。那一次我的母亲拿出了当年她的嫁衣,为我们改制新衣。当母亲小心翼翼打开嫁衣包裹时,她的表情很虔诚,眼神很明亮,她告诉我们,这件衣服是她的母亲和自己的小姐妹帮她一起做的,衣服上有母亲绣花时不小心刺破手指的疼和不舍得女儿出嫁的泪,还有众多小姐妹的祝福。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华美的服装,第一层布满金黄色缂丝,第二层是翠绿色缎绸,第三层是精致的纺绸,母亲就用一件嫁衣改制了3件新衣,让姐姐们开开心心地过年。这件嫁衣不仅带给我一场服饰美的震撼,其深厚的文化与情感更是征服了我。从此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苏州服饰的魅力,带着这样的信念,我走进了服装设计行业,并成为一名导师,教育培养新人。”
  一件嫁衣的故事深深打动了90后设计师,他们认为,能从源头上去了解手工艺的流程演变与文化传承,并且把传统手工艺适当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一定会给自己的设计作品带来亮色。

  站在尊重传统的基石上才能创新创好

  就在90后设计师们寻访苏州老手艺的时候,在芬兰阿尔托大学攻读纺织品设计硕士学位的年轻设计师黄易已经完成了他在苏州的毕业设计。在苏州大学进行了本科学习后,黄易进入阿尔托大学深造,今年上半年,他返苏准备自己的毕业设计。
  早就对缂丝织造技艺心向往之的黄易找到了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艺术学院教师范炜焱,希望能跟随研究缂丝深有心得的范炜焱学习缂丝的创意设计。在老师的带领下,黄易走进了缂丝艺人的工坊,坐在织机前了解通经断纬的手法,“作为设计者,一定要亲身感受传统手艺的完整工艺流程,了解每一个步骤发现其中的所以然。很多我们在设计稿中的灵感如果不经实践检验,永远只是个听上去很美的创意。”如何用极细的丝线表现中国工笔画的肌理,如何用渐变的色彩配制出晕染的层次,如何让牢度优于同面积钢材的缂丝面料运用得更多更广泛,黄易在范炜焱的指导下,慢慢走进了缂丝的立体世界。
  在法国留学并取得了法国国家纺织品设计工程师资格的范炜焱表示,国外设计专业的设置可谓非常与时俱进,学校与设计机构、企业和市场之间几乎达到了无缝对接的地歩,专业方向与师资配备“市场化”程度很高,基础课程之外,专业课程往往延请一些知名设计师和企业老总直接授课,所以培养出的设计师实战能力比较强。正是因为深入企业与手艺零距离接触,设计师们才能以更高更新的视野来发现老手艺的长处与不足,“一个好的创意不仅要创新,而且要创好。仅仅从手艺的局部元素出发进行符号式的创意,应该是没有读懂传统手艺的表现。就以缂丝为例,它是目前仅有的不能以机器替代的手工织物,它的牢度之佳可以与不少材料混搭使用,我们还研发出了有‘记忆’的缂丝,它可以让很多创意设计的灵感得到最大量的释放。”
  首席记者李婷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