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记》

苏州日报 20160701 B第03版

■曹林娣

  作者 陆广微 年代 唐 □解读 曹林娣

  《吴地记》正文一卷,旧题唐陆广微撰,又《后集》一卷,不录著者姓名。
  《吴地记》成书年代,上限应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前,但原书在唐时就曾散佚,经晚唐陆广微之手已作过重辑,且有所增缀。南宋淳熙间,《吴地记》又经人采缀,此当为《吴地记》成书年代之下限。今传本《吴地记》已非一人一时之作,为后世重辑之残本。
  《吴地记后集》一卷,年号止于大中祥符,当为北宋人续北宋初所见《吴地记》,所记除个别条目因异名而同寺有所重复外,皆为增补。
  《吴地记》虽经后人重辑,亦偶有他人之作竄入,体制也非完备,但为现存吴中最早的方志。此书作为史书旁支,仍保存了不少社会的真实史料,有很高的信史价值,为吴中后志所广泛引用。
  《吴地记》所载唐时事甚详,如所载唐时苏州所领七县的沿革、掌故,兼及赋税、城池、山水、坊巷、桥梁、寺观、坛庙、风物土产、名人墓葬、署廨以及户口登降、城邑迁改,可窥见唐时苏州经济状态之变迁;寺庙等的建置兴废,亦可窥见吴地文化升降之迹。
  如“永定寺”条,寺额为唐德宗时人陆羽所书,石晋时天福中钱氏已改此寺为普慈,则“永定”当为唐人所称无疑。又“流水寺”条,寺为梁陆襄舍宅置,寺名起于开山僧清闲,唐僧壁法重建,未改名,北宋雍熙中此寺才改名雍熙寺。
  《后集》记载昆山“慧聚寺,在县西北三里。梁天监十年置。初慧向法师居石室,忽神人见前,请助千工建寺,是夜风雨暴作……诘旦视,山已成阶陛矣。后寺不日而成。唐大中七年重修,内有弥勒阁,殿柱四壁有张僧繇画龙,仿佛存焉”。为今天慧聚寺的修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地记》之名似近省志,而实皆考究古迹,与他志之体迥殊,所记除唐时事外,亦详于春秋迄汉魏六朝之古迹,杂以名人轶事、神话传说,故亦富文学趣味。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吴地记》记载了留存至今的诸多源于吴越的地名,读来,犹能感受到历史深处的温度。如“都亭桥,寿梦于此置都驿,招四方贤客。基址见存”;“夏驾湖,寿梦盛夏乘驾纳凉之处。凿湖池,置苑囿,故今有苑桥之名”。有些名字犹存强吴声威,如:“齐门,北通毗陵。昔齐景公女聘吴太子终累,阖闾长子、夫差兄也。齐女丧夫,每思家国,因号齐门。后葬常熟海隅山东南岭,与仲雍、周章等坟相近。葬毕,化白龙冲天而去,今号为母冢坟。”这是苏州水陆八城门中最凄美的故事。据史书记载,吴国打败楚国以后,“复谋伐齐”,齐景公慑于吴威,被迫将小女儿当吴人质,为太子波妃。女少,思齐,日夜号泣,因病。太子波亦病死。阖闾乃起北门,名“望齐门”,令女往游其上,女思不止,乃至殂落。临死要求葬虞山之巅,以望齐国。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之一。古代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讳字成为时代的标志,当然,“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如《吴地记》写“虎丘山,避唐太祖讳改为武丘,又名海涌山……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求吴王宝剑。其虎当坟而踞,始皇以剑击之不及,误中于石(遗迹尚存)。其虎西走二十五里忽失,于今虎疁,唐讳虎,钱氏讳疁,改为浒墅”云云。唐高祖李渊之祖父名李虎,故避“虎”字,改为“兽”“武”“豹”或为“彪”。“浒墅”之名因既避李虎之名又避五代吴越王“钱镠”嫌名(同音或读音近似的字)而改。趣味横生,又增加了古代避讳的知识。
  书中还记载一些颇具趣味的名人轶事。如“皋桥,在吴县北三里有五十步。汉议郎皋伯通字奉乡所居,因名。伯通卒,葬胥门西二百步,号伯通墩。高土梁鸿隐居伯通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舍于家。鸿潜闭门,著书十余篇,疾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君葬子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乃卒。伯通等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伯鸾清高,宜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为举案齐眉的出典。
  “晋张翰仕齐王冏,在京师见秋风起,思松江鲈鱼鲙,遂命驾东归,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遂有了“松江鲈”和“鲈鱼鲙”之典故。
  又“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仕吴大将军、南郡太守。美姿貌,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及孙权称号,谓公卿曰:‘非周公瑾不帝矣。’瑜少精思音乐。虽三爵之后乐有阙误,必知之,则回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诸如此类,吉光片羽,然皆成为后世小说构思或细节描写的题材来源。
  《吴地记》版本,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本人校注本,以清张海鹏《学津讨原》本为底本,而以其他各本互校,并参以类书所引,间或亦以地方总志所引参稽考核。注释主要采用吴地重要方志及有关史书,以详考史实本源,探究兴废盛衰之迹。小说俚谚之言,可以证古而传久者,亦毕取而并录。附录《吴地记佚文》,辑自类书、地方总志等。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