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中:名园办名校,名校育名人

城市商报 20160511 第T08版

■记者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06年的苏州振华女校,校园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西花园为皇帝行宫后花园,康熙、乾隆南巡江南到苏州,均驻跸于此。耸立于假山池塘中的瑞云峰为北宋花石岗遗物,号称太湖石之冠。2013年,学校织造署旧址被国务院批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余年来,贤达名士之流垂注有加,一批社会贤达如蔡元培、章太炎、李根源、竺可桢等曾出任校董。品学兼优之才灿若群星,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何泽慧、著名农业科学家沈骊英、著名妇产科医学专家王淑贞、著名作家杨绛、著名记者彭子冈、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等皆从这里起航,卓然成为大家。
  “名园办名校,名校育名人,名人办名校,名校彰名园”是学校办学特色的精练概括。典雅秀美的校园和百年名校的流脉成为得天独厚的校园资源,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学校文化精神物化在一草一木上,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造就了令人羡慕的成长环境。
  学校始终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在“本真、唯美、超然”的诗性教育的引领下,着眼于追求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学的本源,回归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大境界、大胸怀,为国家、民族、为学生的未来办学,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教育教学的返璞归真和对教育价值体系的再构,促进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校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统一,让“科学”与“人文”成为学生飞向未来的一对翅膀。“诗歌教育课程基地”开创性地开展诗歌教育实践,通过激发师生的诗性,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师生呈现了“可以不做诗人,但必须一生拥有诗人情怀”的精神面貌。中科院、国科大参与我校的“科学创新课程基地”建设,合作开发高中创新课程,提升教育的创新水平。北京大学为我校国科大班学生开设“数字化阅读”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与华师大开放教育学院合作,建设“STEAM创客实验室”,开发“基于STEAM的创造力培养课程”。
  学校有一流的师资,目前有“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4人,“江苏省特级教师”5人,“苏州市名教师”5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3人。学校已形成了较为成熟、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的前提下,集学校教师之力共同编写了校本选修教材逾50本。学校每学期可以为每个年级的学生提供30多门菜单式校本选修课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1—4门学习。
  学校围绕“审美、人文、感恩、生命、智慧、创造”这六个主题词,精心设计各种学生活动。从30公里行走、登高、拓展等传统的年级活动到访碑、诗会、迎新等经典的校园活动,从校园寻宝等创新多彩的班级活动到微电影制作等多元发展的社团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提升学生能力。
  2014年,学校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创设“长达创新实验班”,把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创新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长远目标。2015年,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中科科教发展基金会共同联办“国科大创新实验班”“。国科大班”依据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才培养需求,定制高中三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建设“基础课程、特色课程、探究课程、先修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也为“国科大班”学生提供课程、师资、科技冬夏令营等专项教育教学活动。两年来,这两届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步入十中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打动你。这些新花,这些绿枝,这些旧物,在粉墙的衬托下,都是一幅画——一幅能传递生命气息的画。在最中国的学校,校园本身就成了一本书、一门课程,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能成为我们浸润其中的文化教育元素。希望亲爱的你,成为这画中一员。
  学校地址:苏州市带城桥下塘18号邮编:215006
  学校网址:http://www.nths.cn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