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海图编》

苏州日报 20161021 B第03版

■孙中旺

    明朝的东南沿海一带经常遭到倭寇的侵扰,尤其在嘉靖年间为患尤烈,造成了极大破坏。在长期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探析倭患缘由、记载倭寇经过、总结抗倭经验的著作,其中以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最为著名,被视为海防宝典,至今仍影响深远。
  郑若曾(1503-1570),字伯鲁,号开阳。昆山人。早年师事魏校,后游学于湛若水、王守仁等大儒门下,不欲专以文章名世,务为经世之学。曾两次进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自此无意仕进,隐于昆山清嘉里讲学,颇受四方学者推崇。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大肆侵扰,江浙骚动,昆山受害尤深。郑若曾“有志匡时而阨于命,亲在围城,窃观当世举措,有慨于中,念欲记载论著,贻之方来”,此时正督师抗倭的唐顺之前来造访,也建议其著述备倭方略,以裨时政。郑若曾因此博览群书,并旁搜远索“兵兴以来公私牍牒”,完成《沿海图本》12幅,图后附以考论。当时的苏州知府王道行为其刊行,并递送于总督东南抗倭全局的胡宗宪处,得到了胡宗宪的赞赏,举用郑若曾参赞浙江、福建两省的军机事宜。此后,郑若曾在军务之暇,继续“搜括往昔、裒汇时事”,在《沿海图本》12幅的基础上,增订汇补,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完成并刊刻了《筹海图编》一书。
  《筹海图编》的编纂目的是“筹东南之海,以靖倭寇”,因此所有内容均针对抗击倭寇而作,共13卷。第一卷首载《舆地全图》和《沿海山沙图》,显示了从中南半岛到朝鲜、日本,包括中国南北海岸线的全貌。并用不同图形和符号标注沿海各军事、行政单位名称,以及山丘、港湾、河口、岛屿、沙洲、礁石等情况,形成了最翔实的海防图,对于掌握海防地理形势极为重要。第二卷主要是回顾了中日交往的历史和明代日本的现状。从第三至七卷,自南向北分别介绍了广东、福建、浙江、南直隶、山东和辽阳海疆形势、倭患经过及军事布防等。第八至十卷,用年表和图谱形式扼要记述了倭寇的形成、发展经过,以及抗倭过程中的几次重大战争和在战争中牺牲的军民事迹。最后三卷为经略,其中第十一至十二卷辑录当时朝野有关倭患的各种奏疏、题论等第一手资料,涉及除内逆、择将材、实军伍、选士卒、恤军属、精教练、足兵饷、通贡道、开互市等各个方面,总结抗倭战争的经验教训,从而寻求加强和巩固海防的对策。第十三卷为兵船、兵器图说以及兵器总论等。全书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可谓明代中前期备倭、御倭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筹海图编》的出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首先,它开辟了研究中国海洋防御的新领域。明代之前,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几乎都是来自于陆上,海防几乎不为士大夫所关注,相关著作极为缺乏。因此《筹海图编》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海防著述。其次,它为抗倭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筹海图编》刊印后,很快就被分发给经略抗倭的官员和将领,书中所载的山海形胜、政治得失和经略兵机无疑为抗倭战争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再次,它为研究明代海防史、中日交往史、历史地理学、科技史等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献。郑若曾为当时总督江、浙、闽诸省军务的胡宗宪幕僚,因此该书在编撰过程中得以参考大量官方文牍,同时也听取了胡宗宪幕中众多智囊之士及民间亲历者的意见,保存了大量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该书“无微不具、无细不综”,“图以志形胜,编以纪经略”,万里海图中山、海、城、岛无不周密,与倭变相关的诸省将、官、兵、船也翔实完备。其中很多资料现已失传,赖此书得以保存。最后,它提出的海防理论及所绘制的原始地图至今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提出的“哨贼于远洋”“击贼于近洋”“歼敌于将登”的整体防御策略以及“沿海保卫内地,内地策应沿海”的协同作战理论,构建了一个御海洋、固海岸、严城守的多层防御体系,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书卷一《沿海山沙图》的《福七》《福八》两幅图内,上排自右至左依次有彭加山、钓鱼屿、花瓶山、黄毛山、橄榄山、赤屿等岛屿,清楚标明钓鱼屿隶属中国福建省海防区域。《筹海图编》是官方组织编写的,这些岛屿都以中国传统的方式命名,并经过了明朝政府的核定。作为最原始的地图记录,《筹海图编》已经毫无争议地表明钓鱼岛不仅为中国最早命名,而且也是中国最早进行管理和防卫,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固有领土的铁证。
  《筹海图编》在嘉靖年间初刻后,在隆庆、万历、天启及清代康熙间一再重刻,风行海内。除此之外,此后的不少海防著作都是在《筹海图编》的基础上删削编纂而成。如明万历二十年(1592),海上传警,总督萧彦命邓钟对《筹海图编》“删其繁冗,重梓成书,冠以各处海图,次记奉使朝贡之事,又分按江海诸省,记其兵防制度各事宜,而以经略诸条终之”,成《筹海重编》,其内容大多沿用《筹海图编》。万历四十一年(1613)成书的王在晋《海防纂要》,与邓钟《筹海重编》一样,也多删节《筹海图编》而成。茅元仪撰写的《武备志》一书中的许多兵器、海船图也选自《筹海图编》。隆庆、万历时期众多的文集、笔记中间,凡涉及日本国情的记载,也有不少摘引自《筹海图编》。如万历时李言恭、郝杰著《日本考》及张翰《松窗梦语》等书均是。
  需要指出的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诸书均误记《筹海图编》的作者为胡宗宪,这是因天启四年(1624)胡宗宪曾孙胡维极重刊《筹海图编》时,企图掠郑若曾之美,伪改此书为胡宗宪所撰,而天启版本流传最广,影响很大,又为胡氏后人刊刻,上述诸书未及详考,因而致误。关于此桩公案,学界考证颇多,已为定论,此不赘言。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