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长桥”能否旧观重现

城市商报 20140414 A第02版

■ 曾雅文 

 宝带桥是现存最长的多孔石拱古桥,殊不知在吴江历史上曾有一座比宝带桥更长、孔更多的桥,据清《吴江县志》记载,这座桥名为垂虹桥,被誉为“江南第一长桥”。
  很难有一座古桥像她一样,曾赢得300多位文人墨客垂青,留下连篇累牍的诗词画作;很难有一座古桥像她一样,能带起一个连片的景区,甚至催生出一个商贾辐辏的商业中心……
  尽管如今只剩下两截残躯,但她始终横亘在吴江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无可忘却的记忆。
  随着盛家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重建垂虹桥的呼声再度响起。垂虹桥,对吴江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她应以何种姿态,存在于世人的眼前和心中?一座古桥引发了吴江人民新的追忆与议论。

  □商报记者 曾雅文 文/摄

  古街改造引触动:

  垂虹情思意绵绵

  今年2月,吴江八大镇区的重点工程新春集中开工。在太湖新城(松陵镇)提交的8个项目中,盛家厍历史街区保护开发项目也在其中。记者从负责这一工程的滨湖投资集团了解到,该工程事实上已于去年7月份动工,预计在2016年底建成,目前拆迁工作正在进行。而从发布的效果图来看,建成后的盛家厍街区将与苏州山塘街、平江路神似。
  这一消息传出,立时在东太湖论坛里“惊起一滩鸥鹭”,一堆潜水者纷纷冒泡,一边为即将诞生的商业街区欢喜,一边将与盛家厍毗邻的垂虹景区推到了前面。一则“呼吁垂虹桥重建”的帖子引来了数千次点击,有支持者直言“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我和楼主来搬砖!”有反对者认为“残缺才更美,残缺才能显示出她经历的沧桑岁月”,还有人则提出了现实的问题,古松江萎缩得那么厉害,若要重建,水面从何而来?没了水面的衬托,垂虹桥还有风韵吗?
  线上争论得颇为热闹,线下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吴江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俞前有些激动,“现在是全面规划垂虹景区的时候了”。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至2005年间,建垂虹桥遗址公园时,也曾动议过修复垂虹桥,但是由于周边环境未能开发而搁浅,“盛家厍改造既然已经实施,这应该是修复垂虹景区的又一个历史机遇,如果错过可能又要留下遗憾”。
  在今年召开的一次政协会议上,他所在的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递交了 《关于盛家厍历史街区改造同步规划垂虹景区、进一步深化垂虹文化的建议》,提出整合垂虹景区与盛家厍历史街区,借机连通现有垂虹桥遗迹,修复垂虹桥!
  “盛家厍是商业街区,它的兴盛实际上也拜垂虹桥所赐”,俞前介绍。据明弘治《吴江志》中记载:“出城东门,过长桥,为江南市,居民又千百家。使舟官舰之往来,贡赋财物之接递,朝暮不绝,难以备述云”,可谓商贾辐辏,民生富庶。垂虹桥对商贸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而更重要的是,俞前认为,以世俗生活为核心的盛家厍,难以担起传承吴江文脉的重任。“历史上曾有300多位名人为垂虹桥吟诗作画,留下了400多首诗篇和有名的书画,这是古今罕见的呀。盛家厍搭配垂虹景区,雅俗共赏,相得益彰。”
  据悉,2004年,当时吴江市政协的一份《再现垂虹风采——关于恢复垂虹桥和垂虹景区的建议》,推动了“垂虹景区”的建设。这次的建议能否成功?俞前并无把握,但是他向记者反复强调:一座垂虹桥,就是一张最瑰丽、最响亮的吴江历史文化名片。在本土文化元素中,“垂虹”是“第一”的,也是“唯一”的。

  寻访今日垂虹桥:

  虽成断桥亦动人

  在松陵镇,提起“垂虹桥”,几乎人人都能跟你说道两句,准确地给你指路:“垂虹桥啊,就在老东门那边嘛!”老东门,是松陵人对旧吴江东城门的昵称,虽然老城墙已经被拆掉好多年,早就了无踪迹。
  循着指示,穿过县府路,往东走到尽头,就到了垂虹景区。
  这座2005年建成的大公园,相比一般公园要更漂亮:中央小高坡上矗立着七级浮屠华严塔,东边是粉墙黛瓦的计成园,一条河流蜿蜒过景区,在塔南汇出一片湖泊,然后又收为一束,向南而去。正逢人间四月,湖中两座小小的绿洲,杂花生树,颇有生机;湖水碧莹莹的,长着大片的水葫芦,水浅处,还有一两只白鹤悠闲徜徉……对附近的居民来说,这里是个休闲的好去处。下棋斗牌,散步聊天,跳广场舞,打太极拳,还有人在湖畔柳树下风雅而洋气地吹萨克斯,引得活泼的小朋友跟着音乐翩翩起舞。
  83岁的松陵社区居民顾大爷向记者比划着,试图描摹出一个古松陵的轮廓:“松陵以前很小的,老城墙在那儿,东边都是扩出来的”,而后又指着湖中垂柳掩映下的一截残桥说,那就是垂虹桥了,我以前见过的,已经没有画里好看了,有一千年了呀。
  据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朱颖浩介绍,现今的垂虹桥遗迹,是吴江市政府分别于1996年和2005年清理修缮而得。西端7孔半,东端10孔,加总残长约82米,于2006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俞前认为,垂虹桥断得不是时候,他微微叹息说,“如果早十年或者晚十年,估计已经重建了”。据悉,垂虹桥上一次重修是在1915年。1967年5月,因为年久失修,由西向东带动,桥体大部坍塌。又碰上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桥断后的残石被七七八八地挪作他用。多年后,已经所剩无多,要重修,也是有心无力。
  如今,走上垂虹残桥,还能看到石头上的云纹,桥下碧波荡漾,四周视野开阔,还能依稀想见垂虹桥昔年“环如半月,长若垂虹”,“三起三伏,蜿蜒如龙”的胜景,令人感慨顿生。2009年,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杨逸明在登临垂虹桥时,写下《咏吴江垂虹桥五绝句》,便惘然叹道:情韵能消几代魂?垂虹魅力断犹存。我来踱步残桥上,踩到姜夔旧屐痕。
  不止文人,松陵老百姓对垂虹桥的喜欢也是透彻的。已经照顾垂虹桥遗迹3年多的松陵文化体育站文保员盛秋荣说,不要说长辈们,就是我们,说起这座桥都是很有感情的,我父母还能讲不少和它有关的故事。吴江博物馆馆长崔瑛也这样评价,“对垂虹桥我们都是引以为傲的。如果不倒,它一定是吴江最好的文化遗址!”
  关于对垂虹文化的保护传承,朱颖浩介绍,吴江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各个级别的文保单位510多个,共有290万元的文保经费。“垂虹桥在其中是比较重要的,每月都有文保员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即刻汇报,进行修护。目前为止,垂虹遗迹是维护得比较好的。”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成立垂虹文学社、垂虹艺术团、垂虹诗社等形式,进行垂虹文化传承与宣扬。崔瑛表示,“垂虹”和“鲈乡”是松陵最重要的文化品牌。  追忆往昔垂虹桥:

  天下文人竞折腰

  历史上的垂虹桥究竟有何魅力?即使断做两截,也仍让人挂怀于心?
  诗经有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可以说,在古松陵,出其东门,垂虹桥是比美女更动人的风景。
  记者翻阅多本文史资料了解到,垂虹桥建于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当时吴江县治松陵镇,被古松江一分为二,今东门外还是泱泱一片泽国,百姓半居江南,半居江北,晨往暮归,均靠舟楫摆渡,而此处风大浪急,险象环生。垂虹桥应势而建,初为木桥,东西长千余尺,取名利往桥。为方便路人歇息,桥两堍分别建有“汇泽”、“砥定”凉亭,桥中心则建“垂虹亭”,登临四望,万景在目,蔚为壮观。
  此后近千年间,垂虹桥屡次被毁,或因受水浪侵蚀,或因遭兵燹之灾,但又屡次重建,从木桥更为石桥,从直桥更为拱桥,桥上设置三个高大桥洞,自东向西分别为“上元洞”、“中元洞”、“下元洞”,形成高低起伏的建筑之美。
  今天的松陵人还特别津津乐道于垂虹桥之长,不出三句话,必然称赞一句“比宝带桥还长”。据多本桥梁专著记载,苏州宝带桥共53孔,长300余米,而垂虹桥最多时达到99孔,一般认为,72孔是其常态,全长一千三百多尺,相当于如今的400多米,比宝带桥还长近百米。因此,民间称垂虹桥为长桥,宝带桥为小长桥。
  “历史上,垂虹桥有很多方面的作用,交通要道,水利站——当时这里是设置了水则碑的,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还曾经是军事重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旅游胜地。”吴江博物馆副馆长吴旭江介绍,这种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山川风光和民俗风情。
  据介绍,垂虹桥建置后,周边的亭台阁榭也相继建起,华严讲寺塔、三高祠、三忠祠、鲈乡亭、钓雪亭、松江亭……环列向背,形成连片的胜迹。吴江旧八景中,就有四景集中在今日的垂虹景区。桥下的松江之中,又盛产鲈鱼、斑鱼,就着吴江丰茂的物产,可谓美食之乡。加上吴江所处位置特殊,京杭运河穿城而过,成为古代江浙官员南下北上的必经之道,壮丽景色感怀之下,于是催生了卷帙浩繁的诗词画作。
  “江南江北连地脉,人来人往渡天河”,“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包括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唐寅、沈周、文嘉等著名文人和画家,都曾对垂虹桥有咏颂之作。今日的吴江人最熟悉的便是米芾那句“垂虹秋色满东南”,还有唐寅的一幅《垂虹别意图》,由祝枝山、文征明等姑苏才子题诗36首,被称为一大奇观。在吴江博物馆,记者看到一幅今人所绘的垂虹画作,湖面浩浩汤汤,横无际流,长桥卧波,引人入胜,莫怪多情的文人们为之竞相折腰。

  垂虹桥重建与否:

  这问题悬而未决

  在吴国良编著的《垂虹春色满江南》中有这样一段话:“长桥为链塔为桩”,此谚说的即是垂虹桥与华严塔的关系。实际也道出了,垂虹桥与周边诸多景观的关系。正因为有了天下伟观垂虹桥,才会在历史上开成东门外的万景聚会。反之,华严塔塌了,垂虹桥倒了,其他景观也日渐衰亡了,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大概是垂虹乃至江城文脉所在的缘故吧。
  俞前认为,垂虹桥在吴江文脉中确有一定的轴心作用。如前文提到的,他认为,盛家厍并不足以独挑大梁,垂虹文化的深厚积淀,却能为其提供丰厚的学识营养。
  “我知道对于重建这个话题,大家有不同看法,但是个人认为,文脉的传承,还是需要依托物态存在。如今的垂虹景区里,除了断桥,什么都没有,那些著名的词作,相关的俚语故事,很难发扬和传承。”
  在区政协文史委员会递交的那份建议中,他们还提出了垂虹景区与盛家厍街区的整合方案:
  定位上,垂虹景区着重点在历史文化上,突出一个“雅”字,盛家厍历史街区是人们生活与商贸的地方,开发重点在市井生活上,突出“俗”文化。
  布局上,以水流来融通垂虹景区与盛家厍。拆除垂虹路,将南面现粮食局宿舍拆除后挖出部分湖面,紧贴盛家厍,与江南水乡前街后河、河街相间纵横交织的格局紧密相连。这样,盛家厍已准备恢复重建的古城墙、古戏台、沈家花园、芳草园、太湖庙及现存的迎春茶楼、李宅、虹桥、泰安桥,与垂虹景区修复的垂虹桥、三高祠、三忠祠、名宦祠、乡贤祠以及现存华严塔、孔庙、学宫、松陵公园连成一线。
  “很多人担心如果重建,水面怎么办?”俞前认为,随着太湖萎缩,河道淤塞,古松江风貌早已不再,要重现垂虹桥的历史风貌,客观上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垂虹桥本来就经历了很多次的毁灭和重建,再重建又有何妨?只要连通残桥两端,做出形制就可以了。”
  那么会不会有技术难题?记者咨询了多位工程专家,得到的答复比较统一,普遍认为凭借现在的技术,莫说连接两端,就是重建一座72孔的垂虹桥,技术上也不会是难题,关键还在于是否有重建的必要。
  同时,记者从滨湖投资集团以及区规划局方面了解到,盛家厍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规划并不涉及垂虹景区,目前也并无垂虹景区的改造计划。不过,滨投集团副总经理朱煜表示,会在盛家厍的保护开发中,融合垂虹文化,加强两者的联系。文保所所长朱颖浩也认为,重修垂虹桥未必不可能,古城的保护开发都是一期一期来的。不过,他同时表示,垂虹桥遗迹现在保护得不错,新的东西或许会破坏周围的景观。
  吴江博物馆馆长崔瑛则打算做点工作范围内的事情,“遗址修复了如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不如就暂时留点遗迹,还能给人一点遐想”。她计划借着博物馆新馆,即苏州湾文博中心建设的契机,采用现代技术,把历史上垂虹桥的盛况通过画面全景再现出来。

  相关链接

  苏州知名古桥

  宝带桥:

  又名长桥,位于吴中区长桥镇,傍运河西侧,跨澹台湖口,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中国十大名桥。全桥用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宝带桥堍为喇叭形,桥两端各宽6.1米,并各有石狮一对,另有石塔、碑亭等附属文物。始建于唐元和11年至14年(公元816年-819年),现桥由明清两代修建,是驰名中外的石拱桥。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门桥:

  位于苏州古城西南盘门外,跨古运河(护城河),为陆路出入盘门的必经通道,为江苏省现存最高的单孔古石拱桥。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枫桥:

  一座江南的单孔石拱桥。大运河在此通过,这里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