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湖底惊现天外来客

姑苏晚报 20060704 八卷125页

■沈映宇

远古时代一场陨石雨降落在石湖底的粘土层中?两位发现者两年多找到了三百多千克的“天外来客”?这是不是太湖陨击说的一个重要佐证?

    记者 沈映宇

    日前,苏州的一位地质学者仲庶致电记者:两年多来苏州的两位市民杨先生和凌先生在石湖的淤泥里发现了大量奇怪的石头。他经过两个月的研究观察,最近初步断定这些石头是球粒石陨石———它们来自于远古人类第四纪的晚期(大约10.8万至1.2万年前间)的一场陨石雨。这些陨石和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报道的“青海托素湖铁质管状物”形态雷同,且比其更加丰富和多样。

    玩石者的惊人发现

    杨书然凌丰是通过玩石认识的好朋友,一个偶然机会,他们发现淤泥中有一些奇怪的石头。

    2004年上半年,两人来到石湖淤泥的堆放处,开始在一大堆泥中寻找好玩的石头。凌丰在淤泥中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石头。这种石头与其说它们是一块石头,其实更像是一种铁。因为这些石块的表面是铁锈色的。而且它们比一般的石头重,形状很像一根管子或棍子。由于觉得它们很像化石,两人看到这些石头后也把它们都捡了起来,一共捡了几百块。这些石管都不长,一般是10至20厘米长。后来两人觉得太多了,就不想再捡了。但是9月份遇到的一件事改变了两人的想法。

    神秘老专家从上海赶来

    2004年9月,杨书然再次来到石湖堆放淤泥处,却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在淤泥里找东西。在老者边上停着一辆上海牌照的面包车,车旁有两位年轻人。杨书然仔细一看,老者手中拿的不就是他们两人这些天发现的“化石”吗?杨书然走上前请问老者:“老先生,你在找什么?”老者对他笑了笑:“我在找贾(假)宝玉。”听说杨书然也是在这里找石头,老者就给了他一块刚刚找到的带铁锈色的石头,对他说:“这个东西你们看到多少就捡多少,以后会有人感兴趣的。”而对于自己的来历和姓名,这位老者坚持不肯说。倒是边上的年轻人和杨书然攀谈了起来。这位年轻人说:老者是上海一位退休的地质专家。石湖的一部分淤泥也运到了上海,在淤泥中发现了这种神奇的“化石”。老者打听到这淤泥是从苏州石湖底下挖出来的,就专程赶来找这些石头。这番话引起了杨书然的兴趣,于是他和凌丰再次寻找这些石头,直至后来石湖清淤工作结束。

    石条整齐如一插在湖底

    为了搜集这些石头,两人可是花了不少心血。由于在淤泥中比较难找这些东西,两人就趁下雨过后去这些地方。因为雨水会将这些石头上的泥土冲刷掉一些,坚硬的石头就会露出来。凌丰经常会骑着一辆自行车去那些有淤泥的地方。捧了一堆泥土拿回家清洗。有时候在一袋泥土中只能发现一粒黄豆大的石头。经过辛辛苦苦的寻找,两人搜集了近两千块大大小小的石头。有的像铁管,有的像卵形。千奇百怪的形状都有,两人非常想找一位专家鉴定一下,这些石头究竟是什么东西。不少专家看过这些石头,有的专家说是化石,有的专家说是铸模化石。但是,这些结论还是存在好多令人无法解释的疑团。

    2006年5月,杨书然和凌丰认识了一位地质专家———仲庶。仲庶潜心研究地质工作许多年,特别是擅长岩石学。当他看到两位发现者带来的石头时,非常吃惊,让两位发现者留下样品让他潜心研究。有一天深夜凌丰突然接到仲庶打来的电话。仲庶在电话中是掩饰不住的兴奋,他对凌丰说:“这可能是陨石。我们明天到现场去看一下。”

    仲庶年已七旬,身体并不好,但是为了科学研究,他坚持要亲自到现场去。杨书然和凌丰对他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非常敬重,专门开了汽车陪他到石湖现场去。其实在和仲庶接触之前,杨书然心中一直存在一个大大的谜团不能解开。他曾经发现了20多根石条,都是呈直立状插在淤泥中。它们为什么不是斜的,或是横的呢?在去的路上仲庶笑着对杨书然说:“因为这些石条本是天上的陨石雨降落到淤泥层中的,因此它肯定是直立的。等一会儿我们再到淤泥中找一些这样的石条,它们肯定是直立着的。”一会儿他们到了现场,湖底正好有一块尚未挖掘过的淤泥。仲庶观察了一下淤泥,仔细寻找,果然在淤泥中发现了一根小小的石条,外面有一层铁锈色。而且这根石条的尖头朝下,直直地插在里面。再找一根,还是这样。杨书然几乎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这一幕和他发现那20多根石条时简直一模一样。

    仲庶教授对他解释说,按照这些天的研究和现场观察,可以推断出这里曾经下过一场陨石雨。当这些陨石雨降落到这个较为柔软的粘土层时,就会向下戳到泥土中。而这些陨石在经过大气层时摩擦,大多已经成为高温的熔融状液体,快到地面时逐渐冷却成为塑胶状,一旦进入柔软的粘土层会快速冷却成为石条状,如果砸在坚硬的泥土或砂质砂岩上则会成不规则的板状。在两人搜集的这些石头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有花边状的石头。仲庶认为这是尚未凝固的陨石熔融液体砸到硬土上再流向四周形成的。

    陨石雨落在石湖?

    这些在石湖底发现的竟然是陨石?这个大胆的推测让三人都激动不已。在发现的大量石头中,仲庶进行了分类。1,卵球形和异形球粒石陨石,表面均有球形凹坑,并具有高速气流遗留的定向形穿孔和一层熔壳,经磨光后可见到球粒状的构造。2,保存完好的流线型陨石面上可见它特有的球结形,瘤状,条纹状,多孔状等构造,下坠前端均呈圆锥状。3,管状石陨石熔壳,是石陨石中心部分被土化后的残余外部熔壳或熔壳碎片,是陨石坠落时高速高温下燃烧后熔融形成的一层富含铁质析离物的熔化壳体。4,水滴状小块石陨石;5,陨石尘(微陨石),呈黑色珠球状玻璃质(硅酸盐物质)与海底所见的宇宙尘类同。(仲庶在石湖底的粘土层中发现了铁质陨石尘,并发现在石湖湖底一个良渚文化的印文陶罐是用含铁质陨石尘的粘土烧制而成的。)

    这么多种类的陨石竟然在石湖湖底都有发现,这真是个奇迹,也给发现它的地质工作者带来了狂喜。仲庶对记者说,太湖周边这些史前陨石雨的发现,虽然已失去了大量天文信息及原始地层已被破坏,但不失其重要科学价值。它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一是太湖是否真的是由陨石撞击而成。这些陨石是否就是当时随同那块大陨石而来的一场陨石雨;或者是那块大陨石撞击后飞溅而出而形成的陨石雨?二是长期以来,江浙一带地层中一直存在着一层“含铁质结核”的概念。然而含铁质结核一直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是不是曾经一场巨大的陨石雨落在了江浙一带,结果使得某一地层里出现了外表像是一层铁质成分的结核。

    对于发现的神秘的石头是陨石的推测,仲庶有着充分的自信。因为首先他在大量的怪石表面发现了陨石的重要特征———韦氏条纹。二是在这些怪石的表面或内部,有着大量的小球粒状结构。三是这些怪石的表面都有着一层熔壳。这些外表熔壳是因为陨石在陨落地面以前要穿越稠密的大气层,陨石在降落过程中与大气发生磨擦产生高温,使其表面发生熔融而形成一层薄薄的熔壳。因此,新降落的陨石表面都有一层黑色的熔壳,厚度约为1至3毫米。这些怪石内部都含有一定数量的铁镍。在球粒陨石的新鲜断裂面上能看到细小的颗粒。这种种特征都把这批怪石指向了陨石这一令人振奋的大胆推测。

    但是,由于还没有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和对陨石矿物、化学成分进行测试,作进一步的化学分析,这一推断只是初步鉴定,两位发现者和研究者希望有科研机构来一起深入解开这个谜团,甚至进一步解开太湖成因之谜。

    为了更好的保护这批奇石,目前这批奇石已转交给有关机构保管。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