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古建”苏州复活记

苏州日报 20130409 A第13版

■施晓平

 □苏报首席记者 施晓平
  苏报昨天刊登的《成龙要把徽派古建捐新加坡》 引发关注。成龙的这些古建到底是在苏州哪里修补的?又是怎样修补的?修完之后是否就算万事大吉?记者昨天下午联系上了负责修补的苏州工匠朱华明,揭开了7年间修复成龙9幢古建的幕后故事。

  朱华明是吴中区横泾街道新思村的一位木匠。走进他那占地超过两千平方米的工场,一股古典味道扑面而来,让人仿佛回到了明清时期。
  工场的入口处是一座用卯榫拼接而成的楼阁,木质门窗、扁作梁架古色古香。再往里面走,砖雕门楼、石雕构件、木结构屋架摆得满满当当,五六位工人正忙不停地刨着、凿着、拼着,朱华明则不停兜兜转转,检查指导着。“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古建筑,所以工场里藏的、修的、做的都跟古建筑有关。”朱华明说,正所谓人以群分,长期跟古建筑打交道让他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修补成龙古建筑的业务,就是一位上海朋友介绍的。
  一开始这位朋友打了个埋伏,所以朱华明并不知道委托人竟是大名鼎鼎的香港武打巨星成龙。事后朱华明才听说,原来是成龙的父亲年纪大了,想住老式房子,成龙就买了古建筑的构件,想修补后搭出来给父亲住。后来成龙总共买下了9幢。“传言买了10幢应该是弄错了,可惜老爷子一幢都没住上就去世了!”

  拆房时就介入监督

  受长年的风霜雨雪侵袭,古建筑往往破旧不堪,有的木料腐烂了,有的残缺了。“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房主才会把它们卖掉”,朱华明说。
  不过朱华明清醒地意识到,这样的建筑拆下时稍有不慎,构件就会更加残破,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他从拆房时就亲自指导和监督。
  朱华明记得,第一次拆房是1998年的事,是山里的一幢厅堂建筑。朱华明指挥工人为构件编号,又小心地拆下来,用纸板箱等包好。那里道路不好走,构件只能先用拖拉机拖出来,再装卡车运到苏州。后来的8幢古建也基本都这样处理。朱华明说,成龙收购的这些房子大多来自浙江,也有少数来自安徽。
  古建上的木料大多是杉木、香樟、梓树、枫木。朱华明告诉记者,网上流传有些木料是名贵的紫檀木,那是误传,“成龙收购的古建都是明清时期的,这两个朝代紫檀都已十分稀缺,大料只有皇宫才有条件用。”
  在朱华明印象中,成龙古建中最名贵的木料是一根红豆杉,用作主梁。他说,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

  10多工人半年修一幢

  古建构件的修补绝对是个技术活。
  朱华明说,古建筑和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有很大区别,前者主要靠雕、凿、卯榫拼接,后者却主要靠钉子、混凝土。
  对成功修复、修建了金庭镇明月湾邓家祠堂、上海嘉定佛像博物馆门楼等古代建筑的朱华明而言,修补古建筑技术上并不成问题,问题在发挥这些技术必须花大量功夫,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卯榫不合缝,雕镂不协调,修补就失败了。
  为此,朱华明一方面亲自设计卯榫拼接方案,另一方面又手把手带领十七八个工人修补。谁雕得不好,拼得不到位,他就会严格地要求重雕、重拼。就这样,每幢古建筑要花半年左右时间才能修好。
  出活慢,朱华明却觉得值。看着修补后的那些精细、有灵气的古建构件,他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这下可以向朋友交账了!”

  构件“补位”最最难

  在朱华明看来,修补古建最大的难题还在缺损、损坏的构件必须找同样材质的构件“补位”,这样才叫“修旧如旧”。而成龙的9幢古建,需要修补的构件比例达30%—50%。用同一个品种的材质去补,不就可以了吗?
  不对!同一个品种的材质,还有年代的问题、生长地方的问题、造型的问题……区别大着呢!
  朱华明举了这样的例子:苏州的香樟木大多是白樟,木质嫩、松,而浙江山里的是红樟,木质紧致,更不易腐烂,而且花纹更好看。因此,在修补缺损的香樟木构件时,不能用苏州的香樟木,而只能去浙江寻觅。有一次,为了找一根直径约70厘米的清代早期香樟木雕花“冬瓜梁”(弧形梁),朱华明先后找了一年多,才在浙江兰溪一个旧木市场找到。
  就这样,9幢古建经过修补、清洗、装饰之后,焕然一新。朱华明在工场附近的空地上把它们搭起来,看是否缺少构件,没问题后再重新拆下,装集装箱交付。

  修好的构件淋雨招虫

  2005年,9幢古建交付完毕。不过,事情并没有完。
  朱华明说,这是因为,香港土地金贵,成龙没有足够的地方把这些古建搭起来;同时,根据香港的规定,建筑的基础必须“生根”,而传统古建筑要使用鼓礅、柱子等构筑物,这些构件无法“生根”,所以不好搭。无奈之下,成龙只能将这些构件堆放在仓库里。结果,一个仓库淋雨,受潮的木构件引来了白蚁!
  于是2009年的时候,朱华明应邀去香港,帮着翻仓库检查木料受损情况、喷药水除虫。为防患于未然,他还指导工人们在成龙的另一个仓库里挖了个长约3米、宽约1米的水池,里面放上特制的药水,让工人们把那边的木结构浸泡在池子里,以此杀死虫子和防止腐坏。

  “老房子收藏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地方老房子被大片大片拆除。看着这些代表传统文化的建筑被拆,取而代之的是贴上玻璃幕墙的商业楼,朱华明的心在流血。当时他只是个拆迁队的小工人,惟一能做的是默默将一些有价值的雕花板带回家留着,也算挽留一点擦肩而过的历史印迹。
  受成龙收藏古建的启发,朱华明2000年起也步入了买老房子的行列。短短12年时间,他收藏的古建筑已达50余套,房源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被业界称为“老房子收藏家”。同时,他还拍下了上万张老房子的部件照片,并建立了一整套保证老房子保护、修复的方案。
  钱的问题怎么解决?朱华明的办法是向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为此,他欠下了大量的债务,直到今天,他还有一两百万元债要偿还。但朱华明说,他不会放弃自己的选择。
  让朱华明高兴的是,在一些地方大拆大建的同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醒悟过来,开始保护老房子。朱华明表示,他愿意跟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积累的经验、技术,从而推动中国古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