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门发现镇馆之宝

姑苏晚报 20060916 11卷036页

■张英霖、姚萍

张英霖  81岁,1978年瑞光塔文物发现时任苏州博物馆馆长

    采写:姚萍

    记者:新的苏州博物馆不久就将建成开放,听说馆里的镇馆之宝,都是来自苏州两座古塔中发现的文物。

    张英霖:对,虎丘塔,瑞光塔,在文物界被通称为“苏州两塔文物”,发现的都是宋代的东西,非常珍贵,其中虎丘塔中的是在1956年大修时发现的,有经箱、经袱、经卷,越窑青瓷莲花碗等;瑞光塔的是1978年发现的,有真珠舍利宝幢,楠木黑漆嵌螺甸经箱,雕版经卷,铜佛像、彩绘观音等,尤其是瑞光塔,发现时非常意外,因为虎丘塔当时在大修,有组织、有人管,文物一发现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基本没,有被破坏;而瑞光塔,却是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在文物人员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一群孩子在无意中发现的。

      皮孩子发现惊天文物

    记者;1978年4月,是不是就是住在附近当地的一些孩子发现的。

    张英霖:很顽皮!据说是在学校受了批评还是什么,晚上没有回家,就跑到塔里去玩。当时“文革”结束才2年,塔多年没修很破败,只剩下一个塔身,这个塔的中心竖轴是实心的,用砖砌紧像个落地的大圆柱那样,围着这个塔心圆柱,本来有塔梯可以旋绕着上去,当时也都坏了,所以一般人是上不去的,但是这些皮孩子却有办法。

    记者:踏着已有坍塌的塔心砖壁攀缘上去?

    张英霖:他们一直爬到第三层,这个第3层坏得更厉害,皮孩子们说看到有个坑,就去挖,拨开上面的断砖和泥土,推开一块大石板,发现里面藏有箱子。哎呀,这其实就是个塔窖,1950年代苏州文管会曾专门邀请全国文保专家担任顾问调查这个塔时,也没发现有塔窖,有近2米深,1米宽。

      竟点燃千年经卷作照明

    记者:文物就在塔窖里的箱子里?

    张英霖:但是那些孩子不懂!几个孩子打开箱子,发现箱子里还套着箱子,再打开,装着个1米多长的家伙,丁零当啷的挺复杂,他们就想先扔下去,让站在下面的其他孩子接住了,消停后再仔细玩,扔时觉得太长了不好扔,就去把它撅撅短——谁知道他们撅的正是那座真珠舍利宝幢,价值连城!

    记者:哦!结果就断成两段?

    张英霖:后来由博物馆请专家修复了,但还有永远无法修复的——他们扔着扔着天就黑了,想要下来时,塔里早已漆黑一片,看不见,怎么办?正好发现箱子里有很多“纸”,就摸出一卷来,点燃了用做照明。

    记者:把经卷当做火把 了?!

    张英霖:这个经卷是非常珍贵的雕版经卷,是在整块木版上雕出经文后,刷了墨汁印出来的,反映了中国有活字印刷之前的印刷术,,须雕出反字,印出来才是正的,这个雕版经卷印的内容是《妙法莲华经》,本来一共有7卷,被当做火把烧掉了一卷后,只剩了6卷,烧掉的就再也无法复原了。

    记者:有没有看到经过了千年的岁月,经卷的纸质变得怎么样。

    张英霖:除了雕版《妙法莲华经》,还有碧纸金书的《妙法莲华经》,是手抄的经卷。从经卷中的文字上,可以发现此经书抄好后有流转和修补的过程,也就是说经过了多人的收藏。可以推想,有可能最初是在宋以前的唐朝,就有人手抄了这部经。“碧纸”是一种天然植物做的桑皮纸。后来经专家研究,这种纸有防水功能。我当时去看,从纸张的形态,那种保存完好的程度,看上去就像近代的旧纸,摸上去很光滑,掀动时有声响,可以说经过千年的岁月,经卷纸张的质地依然很坚韧,令人称奇。

    所以说,仅仅从经卷,就可以看到古代的书法水平,收藏历史,纸的文明,印刷技术,装裱手段,保管方法——经卷是装在一个楠木黑漆的嵌螺甸的经箱里,螺甸镶嵌得天衣无缝,光华四射,说明了至少在当时,苏州的漆雕和嵌螺甸工艺已经非常精致——当然,从这种郑重得近乎奢华的收藏态度,也可以见出当时的佛教崇拜。

      好东西为什么要藏在塔里

    记者:正想请教——苏州分别从两个塔里都发现了高等级的文物,是什么人、为什么、怎样把它们藏在了塔里,为什么不约而同都藏在了塔里。

    张英霖:按照佛教的传统,塔是专门埋藏佛祖遗身舍利(骨灰骨牙)的建筑,塔中藏舍利的暗室,在地下的就叫地宫,在塔上层的就叫做天宫,瑞光塔中的是天宫。佛祖的舍利子是藏在葫芦形的玻璃料瓶里后,再放进真珠舍利宝幢中的八角形经幢里的。在藏舍利子的时候,有时也会再藏进一些别的东西,譬如在瑞光塔里,就还藏有7卷雕版经卷,150卷写经,2张雕版经咒护轮,8尊铜佛像,2尊彩绘模制泥观音,一大一小2个铜质金涂塔,以及1个龟钮琥珀印章等。这些东西都和佛教有关。想必把它们奉献入塔是为了体现对佛教的虔诚,信徒希望以此祈求善果。

    记者:那么,有研究出来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藏进去的吗?

    张英霖:在发现的雕版印刷品中,有一张《大隋求陀罗尼》经咒护轮,上面印有参与奉献的许多苏州地方官员的姓名,领衔的是当时苏州的最高长宫“朝请大夫给事中知苏州军州事张去华”。我曾经查过史书,这个张是宋咸平二年(公元九九九年)由杭州调任到苏州的,任期至咸平四年,经咒就是在这年的十一月间刻印的。刻工为杭州赵宗霸。但从当时苏州造纸和雕版印刷所具备的先进条件推想,很有可能是请了杭州的工匠在苏州刻印的。应该说,参与将宝物奉献入塔的人,不是有点地位,就是比较富裕的人,参与制作的工匠,也是比较好的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把东西做得尽善尽美。

    宝物入塔应是在修塔时。有塔就有寺。据史料记载,在今瑞光塔所在区域盘门景区原有一座寺院,叫瑞光寺,此寺庙相传三国时就有,清朝时,两个著名的皇帝康熙和乾隆都曾到瑞光寺参拜,可见那时瑞光寺是“主流寺庙”。越主流越要不断维修,从雕版经卷上题记可知,瑞光塔文物入塔的时间是在天禧元年,也就是公元1017年,具体是在7至9月之间,夏天进去的,由于密闭、避光和隔潮得好,所以能千年不朽。

    长期展出的

    是复制品

    记者:瑞光塔文物发现后,听说是由小孩自己交到博物馆的。

    张英霖:天亮以后,家长们发现了小孩子的捣蛋,那时候大家的觉悟还可以,就叫小孩快点去上缴。烧毁了经卷,折断了舍利宝幢,小孩子自己也知道闯祸了,所以发现了文物的是他们,毁坏了文物的是他们,上缴了文物的也还是他们。

    第2年,1979年吧,我们就组织了瑞光塔文物的修复和复制工作,复制进行了多次。后来长期展出的,其实都是复制品,真晶妥善地保藏在馆里,但是复制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记者:大约10年前,我采访苏州工艺界做水晶微雕很有名的蒋传康先生,他说起过曾参加1979年的瑞光塔文物修复工作。

    张英霖:是的,复制动员了苏州工艺美术方面的很多人。复制也使这些古代的工艺美术细节进一步展开。譬如罩藏真珠舍利宝幢的内木函外壁上,所绘的四大天王彩绘有多么的绝妙,一千年的时间过去了,那种用朱砂、石绿、银朱、泥金等天然色彩施染的画面,仍还有很强的质感和运动感,—但是原画家没有落款。后来,苏州名画家崔护主持过这些画的复制。

    最难复制的是真珠舍利宝幢,也就是小孩子们摔下去的那个长家伙。它通高1.226米,综合了多种工艺技巧,堪称古代的瑰宝。宝幢自下而上分为须弥座、经幢和刹三个部分,舍利子就藏在里面。啊,没亲眼见过的人真的很难相信,整个宝幢上串联了4万颗宝石和珍珠,看上去真是非常辉煌!

    记者调查后记:

    秘藏了宋代真珠舍利宝幢和雕版经书等丈物的瑞光塔,现划入国家四A级景区盘门风景名胜区-2005年,有50万人次的中外旅客入园登塔和参观。

    收藏着盘门瑞光塔出塔文物的苏州博物馆近期将全新开馆,人们将得以重见出塔文物1000多年前的绝代风华。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