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的心愿

苏州日报 20050512 六卷036页

■蒋丽英

1987年,小刘从家乡四川开江来到苏州,在御窑里当了一名学徒,学烧窑,一晃就是18年。当年的小刘变成了老刘,他的烧窑技术也日渐炉火纯青。看着被烟火熏得乌黑的窑壁,老刘对窑壁上偶尔生出来的唯一的一棵小草特别爱护。“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活下来,不容易―――就像这古窑。”老刘说。 

    御窑的两座窑始建于何时史书都没有记载。但是金砖烧制的年代是有记载的,《造砖图说》记载陆墓从明永乐年(1413年)为皇宫烧制优质御用金砖,受到永乐皇帝的称赞并赐名“御窑”。因此从这一记载来看,这两座古窑的建筑年代不会晚于1413年,算来距今也有将近600年的历史了。 

    登上7米多高的古窑顶,古窑四周都被民房环绕着,春来窑上便爬满了绿色植物。高高的两根烟囱在周边的民房中显得鹤立鸡群,其中一根烟囱已经向北倾斜。御窑砖瓦厂厂长金梅泉告诉记者,这根烟囱从他记事以来就已经倾斜了。“圆柱形的烟囱高达七八米,加上窑身的高度,有十五六米,但是多大的风都吹不倒。”两根烟囱全部用青砖垒成,砖与砖之间全部用灰浆粘合。 

    走进窑洞,窑洞四周的墙壁也全是用青砖砌成。一座窑的青砖上还刻有“★”、“5”等符号,金厂长说:“这些刻符号的砖是1958年左右维修的时候换上的。”走过拱形的窑门,后面是个“八”字形的窑眼,从下往上看,窑眼的顶就像半个被剖开的洋葱。再往里就是窑肚了。老刘说窑里现在烧的是用于天坛祈年殿和故宫维修的金砖,这一窑最多能出500块砖。 

    然而,这座有着将近600年历史的古窑,至今仍然没有列入文保单位的名录。相城区文教局文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徐云才告诉记者:“如今苏州市文物局已经把古窑向省里申请省级文保单位。由于古窑四周都是民房,也使得古窑不能划定保护区,这些都是障碍。”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