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庙边挖出三块古桥石构件——专家:这是武康石 这种石材宋朝时苏州造桥用得最多

城市商报 20120714 A04版

■王东来、管有明

□商报记者 王东来 管有明
  本报讯 桃花坞历史街区泰伯庙周边正在进行街巷整治。前天上午,施工人员意外挖出了三块石材。古桥维修专家殷林男的判断是,这是三块古代石桥的“零部件”。他说,这种石材叫武康石,在宋代在桥梁等建筑中曾大量使用。所以,这座桥很可能是宋代的古桥,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挖出这三块石材的地点为西街与下塘口的交叉口,离泰伯庙不过二三十米。前天上午,施工人员在挖掘时发现了它们。随后,施工人员赶紧向上级汇报并把这三块大石头搬到了泰伯庙正门前的空地上。
  昨天,记者见到了三块石材,其中两块呈条状,长约两米、宽约50厘米,厚约30厘米;另一块则是长约一米半、宽约一米、厚约30厘米的石板。记者注意到,石条和石板都有类似的卯眼与榫头的结构。让人遗憾的是,那块石板在挖出时断开了。
  苏州古桥维修专家殷林男也应邀前来鉴定。他认为,“这肯定是武康石,很可能是宋代古桥上的构件,距今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殷林男介绍,受采石技术等方面的影响,武康石的开采使用是在宋代才大规模进行的。产这种石材的地方是浙江武康临东苕溪,那里与苏州有很方便的水上运输条件。当时武康石通过水路运往江南各地。在苏州也有大量使用。宋代之后,苏州人建筑用石转向以青石为主。所以,这基本上是宋代的产物。从这些石材的形态看可以判定是桥梁上的“零部件”。殷林男认为,仅从这些“零部件”看,这座桥应该很精致的。

  延伸阅读>>>

  武康石与苏州的桥

  几块挖出的石材,引出一串话题。翻翻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啥叫武康石,它与苏州的桥又有啥关系。
  武康石因地得名造桥修路很是合适

  武康石,简单说就是产于武康的石头。武康就在浙江湖州,原来是个县,现在是德清县下面的一个镇。
  历史记载,当地开山取石最早从唐代就开始了。到宋代,武康石的名气开始传出来,越来越多的地方专门到那里去买石材。
  出武康石最有名的当数防风山。后来扩散开来,附近的狮山、虎山、塔山、西茅山、铜官山等地现在都能找到采石宕口的遗迹。
  专家说,这是一种火山凝灰岩。也说是说,这是火山喷发后的散落物凝结而成的岩石。
  从大类上说,武康石分成两类。一是武康黄石,大都用来在花园里堆假山。这一类这里姑且不论。一是武康紫石,则是造房子建桥梁的好材料。所以叫它武康紫石,是因为这种石头褐色中带有淡淡的紫色,特别是湿水后,这种紫色又会加深,特别地漂亮。更难能可贵的是,武康紫石软硬适度,质地细腻,方便工匠精雕细琢,雕刻复杂的艺术图案。至于修路造桥,它另有一个好处:加工平整后,石材表面有一种独特的涩性,雨中踏上去不会滑溜。所以,到了宋代,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名声的逐渐外传,江南地区的许多工匠都喜欢选用武康石。

  糊涂官办了件好事武康石逃过“花石纲”

  读过 《水浒传》 的人都知道“花石纲”的故事。北宋徽宗时,杭州有“造作局”,苏州有“应奉局”,专门在江南一带搜刮奇珍异宝北运汴梁供皇帝享用,太湖石、灵璧石、武康石等等都在他们的目录之中。一个意外却让武康紫石逃过了“花石纲”一劫。
  《武康县志》引《石谱》:“(武康)铜官山石空灵多,穷人取之以垒作假山,宋宣和时押运者具牒,以为此项石虫蛀不中用,闻者笑之,然亦山之幸也。”大致的意思是造假山武康石内里有许多孔隙,有个糊涂的押运官看了以为是虫蛀出来的,上报说这种石头不能用,从而结束了武康石的厄运。

  水运通畅遍运江南宋代苏州造桥爱用武康

  皇帝不用,民间工匠却对这种石材情有独衷。武康地处江南水乡,水运十分方便,江南各地前往武康购石的越来越多。其中苏州人前往购石的也不在少数。
  专家说,宋代之前苏州人造桥多为木桥,宋代开始,石桥多了起来。而这些石桥用武康石的还挺多。在古城区,如今还能寻到的用武康石建造的古桥有平江路西侧的思婆桥、叶家弄旁的寿星桥等等。思婆桥如今是座石梁桥,西连建新巷,东为平江路。始建年代已无从查考,但在宋《平江图》上可见此桥。此桥虽经多次重修,仍留下了宋代造桥时的武康石,上面还雕有灵芝、宝莲等花纹。寿星桥为单孔石拱桥,位于望星桥之北,《平江图》亦有载。寿星桥(见左图)桥身以紫褐色的武康石砌筑而成,造型凝重,色调拙朴,质地粗犷,为苏州古桥中的珍品。
  此外,浒关的众缘桥、周庄的富安桥、穹窿山的香花桥等用的都是武康石。

  当地官府禁采令频发明清桥梁少用武康

  宋代的苏州人常用武康石造桥。不过,宋代之后就少了起来,到了明清,青石取而代之成为苏州人造桥主要的石材。这也是这次泰伯庙附近发现武康石古桥构件后,专家很快推断是宋代古桥的重要依据。
  分析起来,原因大约有三点。一是大量开山取石,当地的景观已经破败不堪。明朝武康当地官府一再下禁令,要求停止采石。明万历《禁石宕文》称当时“各据山头,广招石匠,斤椎斧伐,日夕无休”,“高山之巅变成深坑,秀削之峰夷为平址”,官府要求除海塘防汛用材,造桥等不得开武康石;二是随着采石技术的进步,明清时工人们已经能够方便地开采青石,而苏州当地就有充足的青石可供开采; 三是现在看来湖州到苏州往来很方便,可当时的水运还是会增加一笔不小的支出,当然就近选择青石更划算些。

  岁月流逝层层掩埋地下有座古桥被埋?

  地下发现三块古桥构件,那么就让我们多了一个猜测。那里,还会有更多的石材出土吗?甚至会有一座完整的古桥在下面吗?
  岁月流逝,人类文明就是这么一层层被掩埋在下面的。尽管苏州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城难得地保持着稳定的位置,但是对照《平江图》,这千年来的地貌地物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当年的许多河许多桥现在都难觅踪迹了。其中,有一些就埋在我们的脚下。前些时候,商报就对申庄前下可能埋着的明朝古桥作过探讨。许多考古例证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猜测或许有些可能。我们期待着接下来有更多的惊喜被发现,也相信挖出来的古桥构件会得到妥当的保护利用。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