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碑刻竟成搓衣板——散落民间老古董急待保护

姑苏晚报 20060407 八卷050页

■沈红娣

在东山,随处可见散落在各处的石碑、石刻等历史遗迹。郑红摄

    本报记者 沈红娣

    七八块古碑获救历史文脉均依稀可见

    这几天东山历史文化研究会在收集古碑资料时,意外地在东山北望村村口发现了一块古碑,上面不仅记录了南宋时这里曾作为一个中心集散地的兴旺景象,还对村落的地理环境、概况等做了详细描述。研究会的薛利华老师告诉记者,“现在东山的古村落像陆巷等大多只是明清古村,如果按照‘村志碑’记载,北望村最早形成于宋朝的话,东山古街的历史将被大大前移。”尽管古碑的字迹还依稀可见,但原本竖在村口的古碑却被村里一户人家造房子时砌进了墙里。“我们准备明天再去一趟,看能不能商量一下,把它先收购下来。”此外,在东山轩辕宫的橘树下,还发现了两块巨型古碑,记载了一段曾发生在太湖中的“大、小龟山”之争的历史……短短半个月时间内,新发现的有价值的古碑就达八块之多,其涉及的内容则涵盖了墓志铭、明清时期“村民公约”、氏族迁移祠堂记以及“皇帝诰封碑”等。

    大青石当搓衣板同治碑刻命运堪忧

    古镇东山历史悠久,历史遗存更是格外丰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量的文物碑刻还散落民间。采访的路上,记者经过一户农家,只见一位七旬阿婆正用力地在一块“大青石”上擦拭着,记者走近一看,上面的文字仍清晰可见,末端落款更有“同治”字样。老人告诉记者,这块青石是儿子花了几十元钱买来的,“砌在院子里用来洗衣服来得格好”,见记者一直盯着石碑上的文字看,老人还善意提醒,前两天有个老人还到这里来抄过这上面的文字,想知道的话可以去问问他,好像听说是一个“廉政碑”,主要是告诫当时的官员为民办事要清廉之类的意思。

    记者在村落里随便走走,便可见到有雕刻精美花纹的古碑散落在墙头、路边。一位老人指着路边雕刻精致的长条青石告诉记者:“这是从古墓上拿下来,村民用来造房子用的”。而记者获悉,这两年到村里来收购的贩子也多了,土生土长的古碑石刻“背井离乡”的也不少。

    历史物证稍纵即逝“抄碑”能抢回多少历史?

    有碑刻就有了历史的佐证,而每一块碑刻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然而除了风吹日晒的自然消逝外,三天两头前来收购的贩子也正威胁着这些民间“古董”,如果不及时保护,这些历史“物证”稍纵即逝。“现在像古井栏圈之类卖掉的就很多,还有一些古建筑的文化构件消失得也非常快,在能力允许的前提下,花少量的钱能买下来的就先买下来,毕意这是真正的历史,真的卖掉后离开东山,就没有了,而如果买不下来的,就尽可能地先抄录下来,把这些历史的只言片语暂且保留,能抄多少就抄多少。”面对这些散落民间的古董,精力和财力均十分有限的政府在保护上也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如此,就在记者采访结束的时候,东山还是传来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东山政府已经表示可以拨出一部分经费,专门辟出一块地方,用来收购和保存这些散落民间、有价值的“古碑”,也算给历史一个暂时的“落脚点”。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