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玄寺、承天寺、能仁寺(上)

苏州日报 20071030 17卷038页

■柯继承

□柯继承 

    1500多年前,在今苏州古城内北部,创建了一所著名的寺院,这就是重玄寺。 

    当时正值梁天监二年(503),卫尉陆僧瓒因见自己宅院上空“有瑞云覆之”,上书梁武帝,愿“舍宅为重云寺”,“重云”两字台省误书为“重玄”,于是称“重玄寺”,赐额为“大梁广德重玄寺”。 

    唐时,寺改名为“广德重玄寺”,已是当时苏州城中著名古刹。贞元五年(789),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曾游重玄寺,作《登重玄寺阁》诗,有“时暇陟云构,晨霁澄景光,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之句。 

    唐大和三年(829),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落成,曾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为作《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指出:“碑在石壁东次,石壁在广德法华院西南隅,院在重玄寺西若干步,寺在苏州城北若干里”。据宋《平江图》可见,寺所在处当时称“甘节坊”,即今苏州城内人民路西侧东中市(原接驾桥巷)的承天寺前、东西海岛、保健路一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白居易《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标题中“重玄”及文中“重玄”两字,在《全唐文》中均作“重元”,盖避清康熙皇帝玄烨讳也。 

    五代,吴越王钱镠时代(908~932),重玄寺经修葺,规模越加宏大,“殿阁崇丽,前列怪石”,当时该寺辖别院五所,即禅院永安、净土二所,教院三所,分称宝幢(旧名药师院)、龙华、圆通,又有圣姑庙,是祭祀陆僧瓒之女的。 

    北宋初,重玄寺改名为承天寺。承天有“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的意思,取名的气魄和含义之大,在苏州当时寺庙中最为夺目,由此可见该寺地位之显赫与独特。承天寺中的永安禅院,旧号弥陀院,是苏州印造佛经最早的寺院之一。永安禅院的道原禅师,为了苏州各寺院能方便地请到佛经,特赴京城向宋太宗奏请“借板印造”,奏准后,即由永安禅院印造《大藏经》,这是迄今为止能见到的苏州寺院印造佛经的最早记载。 

    太平兴国年间(977~984),平江节度使孙承祐曾为该寺铸大铜钟,铜钟之大,居然需要“为楼三层居之”,(南宋建炎年间即公元1127年~1130年,大钟毁于战火,直到绍兴四年即公元1134年,寺僧行和募众力更铸巨钟,用铜一万三千斤。钟成,孙觌为之作著名的《能仁寺重铸钟铭》)。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朝廷又将宋太宗御制四帙以及新译经书14帙一并赐予道原禅师,道原禅师将其归藏于承天寺永安禅院内。大中祥符八年(1015),道原又将编修完稿的禅宗史上重要著作《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以进。景德为宋真宗年号,“灯能照暗,以法示人,譬犹传灯”,故以名书。 

    元祐年间(1087~1094),承天寺还出了一名诗僧仲殊。《吴郡志》卷四十二:“仲殊,字师利,承天寺僧也。初为士人,尝预乡荐。其妻以药毒之,遂弃家削发,时食蜜以解药毒,人称蜜殊。”仲殊初到苏州,在姑苏台柱子上倒书一绝云:“天长地久太悠悠,尔既无心我亦休。浪迹姑苏人不管,春风吹笛酒家楼。”元祐四年(1089),大文学家苏轼赴知杭州,五月路过苏州,读到仲殊此诗,大为惊讶,初疑为神仙所作,之后即与仲殊结为莫逆之交。(上)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