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年草鞋山有了“看山人”——园区抢救保护草鞋山遗址

苏州日报 20061215 12卷074页

■钱饴、倪晓英

报讯(实习生 钱怡 记者 倪晓英)昨天,工业园区唯亭镇文体办公室为省级文保单位草鞋山遗址聘请了一位业余文保员。在此之前,园区社会事业局会同唯亭镇邀请市文物局和文保所专家,对草鞋山遗址制定了初步的保护措施。

    一处遗址,

    抢救保护刻不容缓

    唯亭镇草鞋山遗址位于唯亭镇陵南村阳澄湖南岸,原来处于偏僻农村的一隅。1956年11月江苏省文管会在一次普查中发现了唯亭镇草鞋山遗址,1957年就被公布为省文保单位。随后,1972年和1973年,南京博物院以及当时的吴县文管会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发掘,在草鞋山遗址的最下层,发现了炭化稻谷颗粒,是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稻之一,震惊世界;1992年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日本国立宫崎大学合作的“古稻田研究课题”,使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爱好者的目光聚集到这里,伴随考古队的发掘,部分文物收归国家保护。1995年草鞋山遗址重新被公布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草鞋山遗址随着苏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推进,已袒露在阳澄湖大道和双阳交叉口的交通主干道旁,遗址旁的车水马龙和建设工地对开放性的遗址形成了潜在威胁,所以对草鞋山遗址的抢救性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块碑,

    还远远不够

    记者沿着阳澄湖大道行进,在东侧的一个小岔路口,停着两辆工程翻斗车,其中一辆车的后轮在泥地上留下两条深深的车辙,沿南北方向一直延伸有十多米长,而在这两边静静无语的就是草鞋山遗址的主体——草鞋山和夷陵山。夷陵山呈土包隆起,北面土坡似崖状,山上零乱倒着一些杂草,景象疮痍。与之一路之隔就是草鞋山,因考古发掘和自然风化剥蚀,成为一块下陷的自然田地,没有人介绍绝想不到它是一块承载了6500年水稻文明的古稻田。

    在夷陵山北两米处,立着一块石碑,石碑背面这样写:“吴县文物保护单位 草鞋山遗址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现在又多了几块“保护文化遗产”的警示牌。今年10月园区社会事业局会同唯亭镇邀请市文物局和文保所专家到现场查看,发现仅仅立一块碑是远远不够的。

    一份情,

    当起义务“看山人”

    随着阳澄湖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唯亭草鞋山遗址的文化作用不断显现出来,唯亭镇政府目前已着手加强草鞋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今年10月24日园区社会事业局会同唯亭镇邀请市文物局和文保所专家,对草鞋山遗址制定了初步的保护措施: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文字重新描绘,申报划定遗址周围建设控制地带,竖立若干宣传牌,督促镇、村加强巡逻和管理,并将加快遗址保护范围内违法建筑的拆迁。

    唯亭镇东亭社区离草鞋山遗址很近,东亭社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点,近年来在提升文化上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发现,就在身边的草鞋山遗址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和历史渊源,如果不妥善保护,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挽回。于是东亭社区义务先行担当了“草鞋山遗址”的保护工作,推荐社区工作者沈及担当业余文保员,因为沈及对唯亭镇的历史非常熟悉,曾主编《唯亭镇志》,对草鞋山遗址怀着一份保护的热诚,他将成为草鞋山遗址的义务“看山人”。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