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丛中藏着一个大石屋——它,就是“花山四洞”之一的苍玉古洞吗?

城市商报 20140427 A第02版

■记者

【引子】

  石屋何处

  商报报道沉寂三百年的仙掌峰被发现,曾引起市民强烈关注。而就在不远处,仙掌峰所在的山上,村民们都说还有一道“奇景”——大石屋,或者叫“仙人洞”。
  民国《木渎小志》载:“竺坞山房,在天池山北竺坞,文文肃公读书处,中有钓矶石,屋外则湘云渡、仙掌峰、石屋、石幢,皆胜境也。”文字大略摘引了明末清初画家徐枋所记,但相比之下,多说了一处“石屋”。
  这石屋,究竟什么模样?
  在天池山北竺坞当地,上岁数的村民年轻时都去过石屋,而且都将它视为山间奇景。石屋所属山区并未列入景区,而如今村民生活方式在改变,灶膛里也不怎么烧柴火了,大家与这座山的联系有所疏淡,山间已然杂树丛生,石屋则分外落寞了起来。甚至,很难找到。
  当初发现仙掌峰的访古迷杜祯彬,在山上找了好几遍,才摸索到了这个大石屋,发现它其实大有来历。
  □商报记者 蔡春生 实习生 吴梦奇/文商报快客 杜祯彬 摄

  别有洞天

  那是一个雨后的春日,山间青翠,叶上还沾着雨露。杜祯彬再一次踩上山路,拨开杂草和荆棘丛,转动脖子,眼睛不断搜寻着石屋踪迹,用他自己的话说:“走在山上,腿脚倒不累,脖子酸了。”
  野竹丛掩映中的一块巨石引起他注意,前方隐隐约约间是巨石垒成的一个小洞。近前,小洞略显逼仄,仅容一人通过。杜祯彬大着胆子,弯背钻身进去,一跨入,立刻是另一幅景象:“那真像《桃花源记》 里武陵人的感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这,便是《木渎小志》所记载,村民们所描述的石屋了。
  所谓石屋,其实是个大洞。上有一块巨石覆盖,下面众多垫石支撑,其中一块最大的托举石,将洞分成了南北两部分,洞内呈“之”字形。
  杜祯彬说,南面洞空间较大,洞顶平整,浑如一间人造石屋——当然不可能真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北面洞由多块巨石垒成,其中有块平躺巨石很像一张石床。洞内颇有几处垒石惊险,但稳如泰山。“村民把石洞叫做石屋,真是形象!”
  杜祯彬1米86的个头,走在里头毫不觉着压抑,石屋内最高点约摸有三四米之高。据目测,整个石屋面积在50平方米左右。
  虽然前两天下过了雨,但石屋内地面并无潮湿之状,顶上的大石如同屋檐,可将雨水引到洞外。若住石屋内,显然无须担心有雨。

  花山四洞

  这个石屋有来历吗?
  线索在洞北的一块大石上,刻“苍玉洞”三字,落款“孙光庭”。
  孙光庭(1863-1943)字少元,号拙安老人,别名东斋,云南曲靖人。他是李根源的老师,曾多次来苏,并在小王山、穹窿山、光福等地留有题刻。不承想,在此洞内又发现孙光庭的题刻!
  那么,“苍玉洞”有什么来历呢?
  乾隆年间,吴中黄昌寿撰有《华山书》,这里所说华山便是“花山”,包含如今山之东侧的花山,山之西侧的天池山乃至竺坞各区域。
  书中“华山记”一节,记载花山“洞有四”:“一曰支公洞,一曰默然洞,一曰苍玉洞,一曰观音洞,均近巅”。
  苍玉洞,不正是这花山四洞之一吗?
  通过这份记载我们可以确知,苍玉洞是一个古已有之的石洞。
  然而,仍有疑问待解。

  记载有误

  《华山书》关于“花山四洞”所处位置是这样记载的:
  “苍玉洞在穿云栈侧”。“观音洞逾石梁即是”。“支公洞在寺右”。“默然洞在莲子峰后”。杜祯彬说,花山四洞他都曾探寻过,支公洞、观音洞都在如今山之东侧的花山,大家都能看到,另两个洞却始终未睹真容。默然洞,据记载在莲子峰后,但那一带采石破坏严重,杜祯彬实地探寻多次,都不见洞的存在,应已损毁。
  布满疑云的是苍玉洞。
  据记载苍玉洞位于“穿云栈侧”,“穿云栈”位于山之东侧,属于花山,而且是花山挺有名的一景,留有摩崖石刻“穿云栈”三字;而如今发现的苍玉洞,明明在山之西侧,属于天池山竺坞一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出入呢?到底是文献记载错了,还是孙光庭将“苍玉洞”方位弄错了?
  杜祯彬去过多次花山穿云栈,穿云栈旁边确有洞,洞内幽深有致,摩崖石刻题为“莲花洞”,并非《华山书》所说的苍玉洞。
  所以杜祯彬推测,《华山书》 作者在记载时出了差错,误将莲花洞记成了苍玉洞,而真正的苍玉洞远在山的另一侧呢!

  苍玉之谜

  那么,这次找到的大石洞,一定就是“苍玉洞”吗?苍玉洞一定就在天池山一侧而非花山一侧吗?
  显然,清末民国人孙光庭是这么认为的。孙过庭在洞口石头上题“苍玉洞”三字,我们虽不知其原委,想必他自有依据,不会是信手而写。
  杜祯彬还找到另一份资料,清代诗人王珏题咏天池山这一侧时,也明确提到了苍玉洞。
  另外,孙光庭学生李根源在《吴郡西山访古记》载,他访古天池山时,“入寂鉴寺,游石佛殿,韦陀殿,寒枯泉,盈盈泉,小娘石,桃花涧,苍玉洞诸胜”,从线路看,他显然也来过天池山侧这个“苍玉洞”,未知是否与孙光庭同行。
  既然孙光庭题了字,李根源访古也经过了,对于这个静静藏于山间的大石屋,我们不妨也称呼它那个优雅的名字——苍玉洞。

  相关链接>>>

  《华山书》

  《华山书》 由乾隆年间吴中黄昌寿撰述。当时住持僧邵山有感于花山历代文人雅士屐痕累累,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幸游,于是耗费了十数年,广为搜集典籍方志中涉及花山的掌故、人物、事迹、风情,然后将这些编辑的资料交由黄昌寿,终撰成记录花山鼎盛原貌的《华山书》。
  《华山书》成书于乾隆十五年,传世孤本由故宫博物院珍藏。直到2001年,才由苏州古籍版本专家江澄波在民间发现第二本。书中详细记录了花山、天池山的景物、风情、人物等资料。该书共六卷:卷一是御题书,卷二是石泉洞考,卷三是寺僧传,卷四是名贤传,卷五是碑记书文,卷六是诗赋题跋。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