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顾野王墓

姑苏晚报 20040705 一卷92页

■潘君明

顾野王墓,位于横塘越来溪边前下舟村。墓前立有“陈黄门侍郎希冯顾公野吏之墓”的石碑,为清代嘉庆八年(公元1830)钱大昕篆书。墓占地约50平方米,高出地面2米,封土直径约10米。墓旁有大大小小六、七块巨石,最大的长有6米左右,颜色呈淡黄色或紫褐色。这些巨石是怎么来的?很使人不解。当地居民说,这是天上掉下的陨石。故该墓俗称,“落星坟”。当地有“宁可赤脚奔,莫踏顾公坟”的谚语。墓前原有“顾公神道”两根石柱牌坊。1957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顾野王(公元519—581),字体伦,又字希冯,南朝梁陈间吴郡吴县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子乔,为梁东申郎武陵王府参军事。父亲烜,为临贺王记室,兼本郡王官掾,以儒术闻名。顾野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和文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九岁能属文,十岁左右随父亲去建安,撰写《建安地记》二篇。及长,遍观经史,精记默识。因而,他知识渊博,天文地理,著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除大学博土,迁中领军临驾王府记室参军。宣战王为扬州刺史,他和琅邪王褒并为宾客;因他才华出众;受到宣成王的爱戴。颐野王又好丹青,喜欢绘画。为此,宣成王专门在东府设立书斋,命顾野王画古贤图,令王褒写书赞,一时传为佳话,时人称为“二绝”。

    侯景之乱,他召募乡党数百人,随义军援助京城。京城失陷,他逃往会稽,再往东阳,与刘归义合军守城拒敌。侯景之乱平定,受到太尉王僧辩的赞扬,命他监海盐县。不久,为金威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天嘉元年(565)敕补撰吏学士,寻加招远将军。光大元年《公元567),除镇东鄱阳王咨议参军。太建二年(公元570),迁国子博士,不久,除太子率更令,寻领大著作,掌国史。后迁黄门持郎,光禄卿。

    顾野王身长六尺,生得清瘦,看他的外貌,好像不会说话,但他励精力行,往往他人所不及。他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甚丰。有《玉篇》、《舆地志》、《顾氏谱传》、《国史纪传》、《通史要略》等。尤其是《玉篇》一书,于大同九年(公元543)编成,共三十卷,五百四十二部。我国最早的词典《说文解字》用的是篆体,而《玉篇》用的是南北朝通用的楷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楷书词典。释字以音义为主,同《说文解字》相比,多有增补。《玉篇》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宋人的《集韵》、《类编》、明人的《字汇》、《正字通》,以及清人的《康熙字典》等,都继承了《玉篇》的传统而编撰的。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