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间苏州使用的银币

苏州日报 20121207 C第05版

■邹志谅

□邹志谅
  中国是个长期使用白银的国家,人们对用银从来不陌生,但是总是徘徊在贵金属称量货币的圈子里,虽然到清末宣统三年,推出了面值“壹圆”的大清银币,但是在人们即将摆脱“七钱二分”计重货币桎梏之际,这自尊的“大清”朝已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真正由白银造就为国币,即称作为“圆”的中国法定货币,已经到了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民国政府将原江苏的江南造币厂接收为财政部所属,最早铸行了孙中山侧面肖像开国纪念银币。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财政总长陈锦涛呈大总统:“本部拟先行另刊新模,鼓铸纪念币,就中一千万元上刊第一期大总统肖像,流通遐迩,垂为美谭。”呈文得到了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的批准。这种开国纪念币壹圆币(图1),正面由细线与珠点组成的圈环,将币面分隔成圈内与圈外,圈内置孙中山侧面像,圈外上部为隶书“中华民国”国号,下部有隶书“开国纪念币”五字,左右为五瓣花连枝花饰。背面亦由细线与珠点组成的圈环,将币面分隔成圈内与圈外,圈内为面值“壹圆”,面值两侧对称置五谷图纹,圈外上置英文“中华民国”,下置英文面值“壹圆”,两者在左右下侧用五角星分隔。除了壹圆的,还有贰角、壹角的,币面图案与布局稍有变化,三种银币今日都已十分少见。
  民国三年(1914)北洋政府出台了《国币条例》,规定国币的铸造和发行权属政府,国币定名为“圆”,并明细了主币与辅币的十进位制,但是这个条例没有同时废除旧有的银两制度,因此这次的币制变革并不彻底。这次变革的成功之处,在于由政府掌控的造币机构铸造的主币“壹圆银币”,基本上站稳了脚跟,价值比较稳定,国币在市上具有较好的信誉。这种“壹圆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头像上部为民国纪年,背面居中竖置壹圆面值,两边对置嘉禾图案。自民国四年(1915)起,全国在天津、南京、杭州等近十个造币厂大力铸造国币,因此这种袁像壹圆银币铸造量十分巨大。其中民国三年,有壹圆(图2)、中圆(半圆)、贰角、壹角四等币值;民国五年,只有贰角、壹角两等币值; 民国八年(图3),仅有壹圆币值; 民国九年(图4),有壹圆、贰角两等币值;民国十年(图5),仅壹圆币值。各种面值币面布局一致,仅随面值大小而变化。由于这套币上袁世凯头像所占面幅较多,苏州民间对其早有银币“袁大头”之别称。虽然袁世凯因窃国复辟当皇帝,早就是遗臭万年,但是人们在使用“壹圆银币”时,更多的是注意它的含银成色,在乎它的实际使用价值,以致这种“壹圆银币”的使用,几乎贯穿于整个民国时代。
  1927年,北伐战争胜局基本奠定,北洋军阀统治集团遭受沉重打击,国民党政府复都南京,政府有关部门为顺应民意,决定停铸“袁大头”银币,以民国元年版孙中山侧面像开国纪念币旧模,略改英文铭文,由南京造币厂等铸造新版国币(图6)。时南京造币厂厂长汤钜呈称:“职厂遵饬改铸孙先总理像新式国币,因绘样镌模种种手续尚需时日,在新模未成以前奉准暂用民国元年先总理旧模印铸,以济金融,成色、重量照旧例办理,现在业经出币,已分运中国、交通、中南、盐业、大陆、金城、四明各银行分别销售,除将新模督促进行,一俟成就,立即更换现铸纪念新币。”该币与民国元年所铸的主要区别在于背面,将前环置的英文“中华民国·壹圆”改为英文“中华民国·开国纪念”,还将前置于下部两侧的五星图案,改成置于上部两侧的六瓣花(图6)。由头像在币面所占面幅差异区分,苏州百姓因区别于袁像“袁大头”银币,称这种孙像银币为“孙小头”银币。
  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党政府聘请美国币制专家甘末尔及其他财政经济专家来华,组成中国财政设计委员会,以研究设计中国币制。一年以后,该委员会提出了“中国逐渐采行金本位币制法草案”,简称“甘末尔计划”。民国二十一年,根据这项计划,上海的中央造币厂铸造了正面为孙中山先生侧面头像,背面以双桅帆船图为主图的,金本位壹圆和半圆等试样银币。但因“甘末尔计划”并不适合中国国情,遭到中国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反对,最终被否定了,所铸金本位银币未能铸造发行。
  就在民国二十一年,上海的中央造币厂将金本位币铸模作了比较大的修改,又铸就了一种壹圆银币,准备作为国币推向社会。这种壹圆银币,删去了原本位币上的“金本位币壹圆”六字,并把原来置于帆船下方的飞鸟图案移至双桅帆船上方(图7)。但是因为民众提出背面图案设计有所不妥,太阳和帆船上方三只飞鸟有含日本空军侵略中国的不祥之兆,因而最终未能正式发行。然而上海与苏州近在咫尺,这种双桅帆船上置飞鸟的银币已经有部分流到苏州,这就是苏州人常称的“三鸟银币”。
  1933年3月,国民党政府下令施行“废两改元”,上海的中央造币厂根据“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草案”,开铸币值“壹圆”的新版银本位币。这种银币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和民国二十三年(1934)两个年份(图8、9),利用民国二十一年“三鸟币”钢模,正面为孙中山先生侧面头像,上方纪年略作修改,背面保留双桅帆船图像,左右分列币制“壹圆”,删去了太阳和帆船上方的三鸟图案。这是“废两改元”后政府正式推出的国币之主币,当年在苏州广泛流通。
  1933年至1934年间,美国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操纵国际白银市场,令世界白银价格暴涨,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仅1934年7月至9月中旬,中国白银流出达2亿元以上。“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之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振”,币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为此,国民党政府先于1934年10月颁布“白银出口增税实施令”,又于1935年11月决定实行法币政策。原来流通银货币之制被不兑现纸币流通制度代替。此后,尽管国家政策不再将银币纳入通货,但是并不能排斥银币、白银自身价值的存在,在日后战争动荡年代里,它还是被人们视作重要财富或交易媒介来使用。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