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苏州的清代铜盒砝码

姑苏晚报 20070726 14卷101页

■卢跃则、林克成

这是—出自苏州的清代铜盒式码。它设计巧妙,一工艺精良,且存量少,帮备受权衡爱好者的表睐。

    这套砝码的外盒上镌刻的文字,通过文字,我们可从中解读苏州的一段尘封史料。

    大大小小的砝码共13枚刻54字

    铜盒呈长方形,好像火柴盒。盒长5.3厘米,宽3.3厘米,厚2.5厘米。这种铜盒砝码,由一分到四两不同重量的砝码组成,同装入一个盒子内。盒子本身为四两砝码,盒盖为五钱砝码,盒子内装一至三两砝码3枚,三两砝码本身又是一个里盒,内装一至四钱、一至九分13枚砝码。全套砝码(包括外盒和盒盖)共18枚。铜盒四面共镌刻54个文字。正面分四直行阴刻“奉江苏布政使司丁较准枫镇买卖商牙一体遵行十两不许轻重违者禀究”共30字;背面直行阴刻“江南苏州府正堂曹”,其下是方形凸雕的押印“曹”,共9字:右侧面横行阴刻“奉宪颁行”4字;’左侧面直行阴刻“康熙拾捌年叁月拾玖日给”11字。

    这组文字等于是一篇文告,其大意是:康熙十八年(1879),苏州府正堂(即知府)遵照布政使(省最高行政长宫)颁发的衡重标准制造此砝码,在枫桥镇颁行,市上的商人和牙人必须按此轻重标准遵守,违者将依法追究。

    这段文字可以诠释出,在康熙时代,枫桥镇商贸的繁华,当时已是“枕漕河,俯宫道,商舶云集,货物如山”的江南著名商业中心。度量衡历来是经济兴衰的晴雨表,康熙嗣位后,即整顿度量衡,颁定了新砝码,由布政使司按部颁标准砝码,发给各地官署制造应用。这套砝码就是苏州知府按部颁标准制造的,它也是康熙盛世经济繁荣、商贸发达的一个见证。

    制造标准砝码不准缺斤少两

    康熙十八年苏州曹姓知府,可从乾隆腾州府志卷三十五·职官》查到:“曹守望,统六,丰润人,拔贡。康熙十七年十二月任,十九年八月以盗案降调。”再考康熙《丰润县志·卷八·曹太守锄:“公讳守望,字统六,号率庵……秉姓端方,貌甚伟,倜傥不群。读书明大义……以恩拔入成均考上等,诏受中书舍人……起补户部主事,差榷芜关。廉谨自持,额税外毫无奇羡。丙午以本部员外郎典试广西,以文取士榜放咸服其公,寻升礼部仪司值。上诏政民间妇女妆从国制,公以不符议,力请大宗伯,事方寝。再擢工部,通惠河屡有奇绩。以户部郎中出授苏州太守。苏赋役烦重当天下之半,斯土者十不全一,公莅任未期月赋清役简,若无所事。庄子日‘午养若木鸡而目无全牛’其公治苏之谓欤。”以上记述可以看出,曹守望是一位敢作敢为,雷厉风行,秉公行政,心系民瘼的官员,否则不会力阻让汉族妇女改从满族装束的诏令、不会到任苏州未满一月便赋清役简、不会到任不满三月便制造标准砝码,颁行于市,不准缺斤少两,禁止商贸欺诈。 

    曹姓知府可能被官商巨富诬陷

    可是,这样一位按现代说法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知府,任职未满二年则“以盗案降调”,实在有些令人费解,耐人寻味。据史载,康熙时江南“盗案”颇多,曹守望到底牵涉什么厂盗案”,康熙机乾隆的《苏州府志》未见详细记载,据有人分析,可能另有原因:苏州达官、富商极多,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便是曹守望任知府期内的苏州织造。这些人多有以权经商牟利且能量大可通天者,曹守望如此上雷厉、耿直行事,必将得罪这些宫商巨富而遭暗算诬陷。如此看来,曹守望被“降调”说不定是一桩冤假错案,铜盒砝码或许就是一个佐证。希望苏州的史志专家能解开这个谜。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