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年多修复,泰伯庙将于本周六正式开放。对于这一吴文化保护的大事,我市专家学者纷纷给予赞誉——为吴文化找到根

苏州日报 20140516 A第05版

■顾志敏

□苏报记者 顾志敏
  历时五年多的修复建设,泰伯庙即将于本周六正式对外开放,泰伯庙一侧的吴门书道馆也将同日开馆。昨天,我市相关专家学者齐聚吴门书道馆,围绕泰伯庙的修复建设及吴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行了交流讨论。

  延续吴文化文脉

  修复泰伯庙意义重大。在文史专家徐刚毅看来,非常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延续吴文化的文脉。
  徐刚毅认为,修复泰伯庙,吴文化也就找到了根。泰伯是一个非常值得景仰的人物,所以,苏州早在1800多年前就建造了泰伯庙来纪念他。历经风风雨雨,如今泰伯庙重现历史辉煌,使苏州人表达对泰伯的敬意有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苏州精神一脉相承

  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朱红看来,泰伯奔吴开创的吴文化一直被苏州人很好地传承下来,几千年来潜移默化,对苏州的发展起到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当时地域色彩远比现在浓厚的情况下,泰伯带领区区几百人和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当地人融合共存,一起开发了江南,这就是吴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圆融精神。这些精神,与今天的苏州精神“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密切相关。
  不过,苏州当地人在和中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也并非彻底改弦更张,而是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之上,有选择性地吸收,这也形成了吴文化“和而不同”的一种特质。

  “书道”追寻吴门艺术

  这种“和而不同”的特质,在吴门书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即将开馆的吴门书道馆以“书道”为名,而非“书法”。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葛鸿桢介绍,书法偏重对技法的追求,而书道则在技巧之外,更偏向于对作品艺术性、哲理性的追求。吴门书派一直偏重于书道。在审美观念上,吴门书派崇尚优雅平淡、高逸疏朗的文人趣味; 在书法风格上,吴门书派追求畅神适意的文人意趣,和道家的思想非常相符。
  葛鸿桢介绍,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命名“书道馆”能更全面地反映吴门书派鲜明的艺术主张,反映吴门书家们不仅仅停留在追求技法上,而是追求艺术和道德修养的全方位发展。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