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轩”究竟是被保护,还是在被糟蹋?——老照片带给我们真实回忆和见证

姑苏晚报 20120904 A第06版

■谷雨

首席记者 谷雨 实习生 滕沐颖
  连续几天来,本报关于《虎丘“小吴轩”景点咋成了小卖部?》的连续报道,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昨天,一位钟情于苏州历史名胜的市民与记者取得了联系,并展示了他搜集的一张86年前的“小吴轩”老照片。那时的小吴轩,很美,很雅致。“半个世纪过去了,如此雅致的景点被开发成小卖部,发生这样的事太不该了!”这位市民表示。
  昨天中午,在这位市民家里,记者见到了他搜集的这张老照片的资料。这位市民告诉记者,他十分喜欢苏州的历史名胜掌故资料,同时对苏州园林的资料也注意收集。“这两天,晚报关于小吴轩的报道我也看了,让我感慨不已。”这位市民说,这张关于虎丘小吴轩的老照片是他的一位喜好收藏的朋友送给他的,而且还讲述它的来历:老照片来自1943年美国出版的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英文版图书,是他的朋友从美国旧书市场淘到,将其中的有关资料转赠给了他。作者是一位上世纪二十年代曾经在苏州一所教会学校教书的外籍女教师。根据书中的叙述,这张关于“小吴轩”的照片拍摄于1926年。小吴轩作为虎丘一个著名景点,苏东坡游山到此曾说“登泰山望小鲁,登虎丘望小吴”。
  这位市民同时也向记者展现了一张他在2008年11月拍摄的小吴轩图片,与86年前的小吴轩照片进行对比,记者发现,86年前老照片上的小吴轩,与2008年时的小吴轩,已经有很大不同:首先,最明显的不同是2008年时的小吴轩的门是穿堂式的,南北各有一扇门(或许是为了游客游览方便); 而老照片上的小吴轩,在北端没有门,根据照片的拍摄角度推断,进入小吴轩只有一扇门,是开在小吴轩南面,半封闭式的雅室,比较适合聚会。第二个不同是墙面布置变化大。老照片中的小吴轩,墙面挂满书画,而2008年时的小吴轩中除了匾额、对联和一幅大理石插屏,其它装饰比较少,墙面上的陈设布置比较简洁。第三个不同是“小吴轩”的匾额换掉了,以前的匾额为白底黑字正楷字,现在的为暗棕红底篆体,应该不是同一个人撰写。第四个不同是家具陈设。老照片中的家具有双人坐床、藤交椅、木制靠背椅、茶几、衣架等。“真没想到,如今的小吴轩,与四年前相比,又有了天壤之别,竟成了小卖部,摆满货柜和工艺品。”这位市民说,在这张86年前老照片的说明中,提到当时有一个民间组织经常在小吴轩定期聚会,交流一些如何协助政府保护园林名胜的事项。这也说明,在当时,苏州市民就有了保护园林名胜的意识。“试想,在当时那样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吴轩里,隔着花窗眺望姑苏城,那是何等的雅致!”这位市民最后表示,为了保护历史文化、优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形态,苏州市委、市政府也对虎丘地区实施了综合改造工程,目的就是为了让虎丘周边的环境与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相适应,与“天堂苏州”的城市形象相适应。“政府花如此大的力量来保护虎丘,而相关部门把此处景点改成小卖部,实在太欠妥当了。”这位市民叹息说。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